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特别的中国两会,向世界传递了什么信号?

澎湃评论员 李勤余
2020-05-28 19:4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经国大业《民法典》!

涉港国安立法,高票通过!

极为紧凑的2020年中国两会在28日下午迎来高光时刻,并在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

下午四时,李克强总理出现在了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

和往年一样的挥手致意,但今年的开场白很简洁也很“暖心”:“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用视频连线的形式开记者会,我想这个距离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沟通。”

11个问题,总理讲信心讲方法,讲合作讲担当。两个半小时内,全球目光聚焦于此,倾听“中国声音”……

五月的北京,初夏时节,气象更新。

这是一次非常特别的两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2个月召开、会期适当缩短;代表团不安排开放团组和集中采访活动;主要通过网络、视频方式进行采访……

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两会: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落实“六稳”“六保”、审议通过民法典、涉港国家安全立法……

2020年中国两会已经胜利闭幕,它向世界传递出了什么信号?

“人民至上”——两会凝聚共识、明确目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提到了这一点。

首场“代表通道”上,来自湖北十堰的全国人大代表罗杰,讲述了“多位医护人员连续奋战47天救治一位87岁新冠肺炎患者”的感人故事,让习近平总书记印象深刻,有感而发。

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到湖北和武汉,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自疫情出现以来,党和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疫情暴发以来,湖北省已治愈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3600多人。“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生命。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也决不放弃”,这样的态度和理念,与部分国家选择性救治策略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以说,正因为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才能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才能迎来这个“特殊”的全国两会。

在这次两会中,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中央领导同志都减少了下团组次数。但习总书记特别提出,“湖北代表团一定得来一下。你们是湖北6000多万人民的代表,我要看望一下大家。”深情的话语,不禁让我们回忆起党和人民在武汉并肩奋战的日日夜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又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而贯穿于两会各项工作的逻辑主线,同样是“人民至上”:

代表委员们密集讨论民法典草案。大到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小到高空抛物、“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霸座、手机APP收集信息、孩子给游戏大额充值、小区电梯广告收益……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为了人民的权利,民法典撑起保护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管好“国家账本”,就是让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

最高检的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新的法治指标——“案-件比”。提出这个指标就是为了节省司法资源,解决当事人的讼累,让人民“省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个人隐私的关键,是让人们在感到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享受技术赋予的便利,这就是一种“以人为本”。

因为“人民至上”,我们相聚在全国两会。全国两会的召开,又让“人民至上”的精神在各项工作中得到体现。

疫情带来的影响仍未完全消散,国际形势仍然复杂而严峻,但通过全国两会,我们已经凝聚起了共识:唯有“人民至上”,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信念坚定、目标明确,迈出的每一步也就更踏实、有力。

“于变局中开新局”——两会方法论:灵活务实、顺势而为

一切为了人民,千方百计为人民谋福利,明确了方向后,更需有清晰的实现路径。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面对特殊的形势,能不能拿出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发表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论述。

能不能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是对我们的考验。越是环境复杂,越是要保持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少见地没有提出GDP具体目标问题。

不设具体指标,是为了让地方政府从速度的焦虑中、数字的包袱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入到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工作中去。相反,若强行设计指标,就有可能会自缚手脚。

更务实、更灵活,一切都是为了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以非常之法应对非常之势,正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体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等列为今年考核内容。增加就业岗位、增强经济活力,可见,全社会方方面面已经在为此开动脑筋、积极行动。

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脱颖而出。今年初,人社部等多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不知不觉间,传统的360行已变为“3600行”。

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方能站在时代的潮头。

通过全国两会,精神统一了,方法清楚了,接下去就是心无旁骛,全力投入到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中去。

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正逢其时。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两会的开放、合作、共赢胸怀

当下,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各国经济承压,一股保护主义思潮正在“涌动”。疫情之后,全球发展秩序将何去何从,舆论分外关注。

5月23日,在看望经济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习总书记的表态不仅为中国明确了发展的航向,也为世界走出“至暗时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封闭、倒退,只会走进历史的“死胡同”,各国只有积极携起手来,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5月24日,两会外长记者会举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意识到,各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人类实际上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拒绝全球化没有前途,大海不可能退缩为分散的湖泊。

一国利益至上,以一国独家治理来取代国际治理的逆流,已经影响到了全球范围内正常的经济和市场因素。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后疫情时代”将继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去。

全球化需要更加包容和普惠的发展;多边主义需要更加坚定地维护弘扬;全球治理需要更加精准地改革完善。这是中国一贯坚持的立场,也是全国两会向世界发出的声音。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特殊”的,注定将被历史铭记。倾听呼声,汲取智慧,达成共识,“人民至上”的宗旨贯穿始终,灵活务实的方法论日渐清晰,全国上下的力量凝聚在了一起。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中国坚决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更能带给全世界人民信心和勇气。

2020年两会的成功召开,是中国奋进的新起点,也为世界发展注入新动能。开放、合作、共赢,世界才能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陈才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