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时代奋斗者|互联网设计师转行种大番茄,有人吃出儿时味道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张慧 记者 高文 实习生 文思婕
2020-07-27 10:0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推介会上,展位上摆放着农场主打的有机番茄和水果玉米。 本文图片 受访者提供

【编者按】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从来不缺少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是这座城市里平凡的工作者,却兢兢业业书写历史。

4月6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国追梦人致敬。

每年的五月初到七月初,是沪上大番茄最好吃的时候。咬一口,浓郁纯正的番茄味,燃炸口腔留香不化,老客户会每年提前排队,只为这一口“小时候的味道”。

这种大番茄来自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的安食尚农场。随着番茄季结束,农场进入休耕期。为了提升品质,这里每年给土地安排休息时间。掌门人,也是美味的炮制者——李沐洋开始为下一个收获季的到来做准备。

农场出产的番茄

从“键盘农人”到真正的下地种田

自主育种、改良土壤、熊蜂授粉……当李沐洋侃侃而谈这些专业名词时,很难想象,如今皮肤黝黑的她,五年前是一名互联网设计师,还运营着一家业内小有名气“中国有机生活网”。

面对当时复杂的有机市场,本着印证有机产品的真正成本,李沐洋成为一名沪上新农人,“感觉农业种植应该很简单。”

但真正转入实践,李沐洋才意识到,以前自己只是一名“键盘农人”,最基本的种地都不会,工人也自然不会听从她的指挥。于是,她开始亲自带领工人劳动,并在过程中总结引导,“看我做得比她们还好,就都听我的了。”

回顾选择有机农业生产,这条路走得并不顺。

最初尝试种植,她先在崇明岛种植有机水稻,第一年50亩地就亏了二十多万元;接着种番茄,第一年又亏了。说到这里,她笑称:“这是很正常的,不可能所有事情上去就成功。”

2015年,她承包了位于柘林镇海湾村的30亩土地,专门种植有机番茄,实践她的理念:尊重植物生长伦理,不打化学农药,不用化肥,坚持自然成熟。

曾经的设计工作理念,也带入到番茄事业中,这让她的思路更为开阔:不断寻求引入新技术,重视品牌建设。

李沐洋最初确定电商销售,包装设计是一大问题。当时市场上没有太多按个销售番茄的样本,她就又拾起设计专业技能,论证、测试盒型和设计。盒子究竟是高10厘米,还是更高一点,曾让她改动多版,由此省下了一笔设计费,“对我们来说,省一点钱都是赚到了。”

农场番茄季

钱都“撒”在农场的土壤里了

有机农业需要技术支撑,李沐洋也在生产中论证现有的技术及理论,尝试提升。在这方面,她又“出手阔绰”,她称,农场的钱都花在“折腾”上,都撒在土壤里了。

一家30亩地的有机农场,有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中心的技术支持,有上海农科院专家指导土壤改良,还有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绿色防控物料支持,每年有国内外的专家来农场交流。李沐洋说,安时尚农场已是大家的农场。

为了替换农业激素,农场曾引入荷兰熊蜂对番茄授粉。当时还少有人用此技术,更少有人用在番茄种植上,但现在,这已成为生态有机种植的常用技术。

李沐洋还尝试过养蚯蚓堆肥等试验,去年,她又使用进口黑麦草,来做去地膜实验,探索通过种草来抑制杂草生长。

提到为何会频繁引进创新,李沐洋讲起一则故事。

上海农科院玉米育种专家曾来农场看玉米种植,回去后,当晚就给农场回信:这个农场很有特色,争取多合作。李沐洋说,很多合作就是这样展开的,当内行人看到这里的土壤、农艺水平和管理理念,就能知道,这家农场令人放心。

李沐洋通过“折腾”提升了番茄品质,她的安食尚农场于2019年拿到有机认证证书,历年检测均为农残零检出,每到春天,果子供不应求。

4斤装12枚番茄中果,售价88元;5斤装10枚大果,售价108元。“有机农业很火,但是有机企业大多亏钱,我们做到了相对盈利。”李沐洋说,这一价格也带动着行业,农产品的价格和品质不能撕裂,需要优质优价。

希望把番茄做成上海的小标志

每年的番茄季都异常紧张。李沐洋说,自然熟的番茄经过了充足的时间孕育,是从里往外熟,加上品种特点,虽然有时番茄蒂还有点发青,其实内里已经熟了。天气热时,番茄会集中成熟。

“眼看着它变红,还来不及分拣。”她说,这意味着当天采摘的番茄需要在当天完成分拣、装盒、打包、发货,节奏非常紧张。

农业靠天吃饭,农场又坚持自然熟,这让李沐洋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比如,遇上2017年秋冬季的超低温等恶劣天气时,统计下来,有三分之二的番茄无法商品化,损失非常大。

干农业的辛苦,也让她在一年时间里白了头发。她也曾想放弃,来自顾客的认同和支持又让她坚持了下来。

有人说,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有顾客反馈说:“我女儿说,从来不知道番茄炒蛋原来是这么的美味。”这让李沐洋非常难过,“我当时就哭了,这么简单的诉求,实现起来却如此难。”

“责任感一下子就升上去了”,李沐洋说,希望能把番茄做成上海的标杆食品。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