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会说话到会交流,听障儿童经过3年训练加入普通儿童班级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陈悦 记者 郑浩
2020-10-23 12:2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我叫新新,今年5岁了,还有我很喜欢唱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新新一口气说完自我介绍和歌词,急着往台下走。

身旁的老师一把搂住他,“新新,欢迎你。”

台下响起掌声,新新不停地摆弄手指,面无表情。

日常融健联动。  本文图片均为启英幼儿园提供

今年9月20日,上海启英幼儿园中三班举行融健活动,欢迎新新的加入。当天的活动视频里,新新显得拘谨、胆怯,但这是他必须迈出的一步,学会与人交流。

新新是一名听障儿童,已经在启英幼儿园接受了3年的训练,可以流畅地说话。9月,经过评估,他加入一个由普通儿童组成的新班级,尝试和同龄人一起学习玩耍。

加入普通儿童班并不容易

“听障儿童经过训练可以讲话,但因为和正常人接触少,缺乏自信,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流。” 启英幼儿园园长韩秀华告诉记者,听障儿童可以通过学习理解和储备语言,但需要一定的场景来实践语用能力,表达只是说出来,而沟通需要双向互动,所以融入普通人群中是最好的训练办法。

资源教室课,老师教小朋友助听设备的使用。

不过,加入普通人并不容易。以前,听障儿童通常会接受单独教学,想要模拟日常交流情境就必须走出幼儿园。韩秀华经常带听障儿童去超市、去快餐店,让他们和陌生人接触交流。

去肯德基的时候,孩子们不敢和服务员讲话,韩秀华就站在收银台前,挨个鼓励他们自己点单,对服务人员说出“阿姨,我要买一个汉堡”。

现在,这种情况不存在了,听障儿童可以融入普通班,沉浸在正常的生活环境里。启英幼儿园推出针对1-6岁孩童的“学前梯度进阶式聋健融合教育模式”,依据听障儿童的发展水平,让他们分阶段逐步融入普通班,从参与亲子训练、全日制语训,到部分参与融合游戏、课程,最后完全融入普通班。

小朋友在画画

韩秀华指出,整个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听障儿童的自信,“他们只有相信自己、接纳自我,才能正常沟通。”幼儿园每周五开展小小儿歌会,让听障儿童上台唱儿歌、讲故事,日常也有融健联动,听障儿童和普通班儿童互相写信、画画,给彼此介绍小画报。

幼儿园为听障儿童开设音乐课等支持性课程

此外,幼儿园还为听障儿童“开小灶”,以帮助他们全面而长远地发展。园方为听障儿童开设了支持性课程:音乐课和足球课,邀请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来进行音乐启蒙等。

普通家庭和听障儿童家庭结对子

听障并不只是一个孩子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对一个家庭的打击。

启英幼儿园教师张晓楠说,几乎每个初来幼儿园的听障儿童家长都焦虑急躁,对孩子的未来忧心忡忡,有种自卑心理,有些甚至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严重问题。

因此,幼儿园也为家长提供专业培训,鼓励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从儿童融合教育跨越到听障家庭和普通家庭间的联动。像新新所在的中三班一样,每个班都会定期开展融健活动,家长和小朋友混在一起,大家一起做披萨、摘草莓、玩游戏、做手工,在互动中变得亲密。

目标的实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韩秀华说,融合教育的尝试做了很多年,但直到最近几年,才算实现真正的融合,不仅是孩子玩到一起,还有家长之间互相接纳。

“一开始很多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听障儿童在一个班,怕孩子不会讲话、学坏。”韩秀华坚持要尝试,最初只允许听障儿童每周参加一次普通班的集体教学活动,后来频率慢慢提升,事实证明普通儿童并未受到不良影响,反而更有爱心。

小班融健活动

2013年起,幼儿园开始策划家庭联动,强制要求普通家庭和听障儿童的家庭结对子,定期举办活动。然而,活动进行到一半,韩秀华发现还是几个听障儿童的父母聚在一起,普通家庭在一起,“听障儿童的家长心里多少有些自卑,可能走近正常孩子的父母对他们都是一种刺激。彼此之间也缺乏共同话语。”

后来,经过多次引导,家庭间慢慢融合到一起。“小孩子其实不太懂听障是怎样,他可能只是一开始有些嫌弃,觉得没法儿交流,但其实他们愿意相互走近。家庭之间其实最难,但现在已经很好了,我看家长朋友圈,有些孩子毕业了还会一起玩。”韩秀华说。

中班秋季融健活动

升入普通小学,适应社会

前段时间,一名考上大学的听障女孩来幼儿园看望韩秀华。交谈中,女孩说:“韩老师,我小时候你对我可严了。”她坦言自己当时对眼前的这位老师“又怕又喜欢”,怕是因为“别的小朋友一去玩,你就跟我说,来,君君,我们来训练。”

韩秀华解释说,女孩听力损伤严重,没有安装人工耳蜗,只有微弱的听感,所以每天一有时间就要训练听能。通过两年的训练,女孩学会抓关键词、建立连接,后来学习也很好,考上了大学。

1991年,韩秀华被调入上海聋哑学校,开始致力于特殊教育。她回忆道,早年间的听力和语言教学非常困难。由于没有人工耳蜗,只有助听器,类似于一个模拟放大器,将连同噪音在内的各种声音都放大,听障儿童想学习讲话,主要靠看口型、触摸喉部感受振动。

“每天教得口干舌燥,一个词说上无数次,但又不能简单重复,要变着花样教小朋友一个词,否则他会枯燥。”韩秀华说,她通常带着小朋友边做小游戏,边学单词。

随着科技发展,人工耳蜗普及,助听器也更为先进,听障儿童可以依靠听觉来学习,康复训练要省力许多。2011年起,上海市0~7岁听力障碍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可享受一次性补贴15万元。不过,听障儿童仍然需要进行大量听觉训练,才能在声音和大脑之间建立连接,发音也需要不断练习。

“我们以前只考虑让孩子能听会说,现在这些已经不是难事儿,我们就要考虑让他和正常孩子一样全面发展,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所以教育重点有所变化。”韩秀华告诉记者,幼儿园现在的目标是让听障儿童自信大方地融入到普通班集体,能顺利进入普小随班就读。

目前,启英幼儿园的听障儿童占幼儿总数的十分之一,每年约有十二三个学生从这里毕业,基本都能升入普通小学,平均入普率达97%。根据最近的一次电话回访,幼儿园联系了近五年的毕业生,社会适应良好率达到95%,学习成绩达A占比50%以上。

    责任编辑:杨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