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建水坡头乡:种好“黄金草”,生活“节节高”

建水县坡头乡是一个民风淳朴、风景秀丽的山区乡镇,彝族、汉族、哈尼族、傣族、苗族5个民族的群众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近年来,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和立体气候条件优势,坡头乡群众从滇黄精、重楼等中药材中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路。一批中药材种植带头人不光是乡村里最先富起来的“先锋”,更成为了全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奠基人。

远眺坡头乡
走进白显村委会滇黄精种植基地,土地已经翻整一新,工人们正忙着培育新一批滇黄精苗。就在不久前,这片基地还是一番郁郁葱葱的景象,经过7年精心培育的5亩多滇黄精迎来了块茎采收季,被外地企业一次性全部收购走了。“刚刚采挖的这一批滇黄精块茎亩产12吨,按照13元每公斤的收购价格,基地毛收入达到70余万元。”基地负责人张正伟介绍,除了块茎之外,在每年滇黄精的种子成熟季,籽种销售也能带来可观收入。

培育滇黄精苗
7年前,偶然接触到滇黄精的张正伟成了全乡滇黄精种植的“元老”之一。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摸索与学习,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滇黄精培育技术和经验。近年来,随着黄精茶、黄精系列食品、黄精菜品的不断出现和市场认可,这种有着多种功效的中药材应用面不断扩大,让周边群众从中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开始学习种植。在张正伟的带动下,渣腊、白显、大石洞村委会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近300亩,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增收致富。滇黄精又名“节节高”,如今,这棵中药草已经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黄金草”,真正让种植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节节高”。

种植户学习种植技术
按照“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坡头乡把发展特色中草药放在了当前及“十四五”期间全乡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鼓励政策,对滇黄精新植连片50亩以上的实行每亩一次性补助400元。除了市场潜力巨大以及山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等因素,坡头乡发展中药材产业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该乡群众长久以来都有种植和使用中草药的习惯,特别在全乡中草药种植示范村坡头村委会余初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中草药种植。全村131户群众有125户种植中药材,种植率超过95%,户均种植近2亩。

中草药连片种植基地
如今,67岁的余初村村民白福有一家依靠种植滇黄精和重楼,已经成为了全村的种植大户和致富代表之一,谈起自己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他信心十足:“种植中药材比过去种植玉米划算多了,虽然上了年纪,但是这件事我会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的那天。”

采收滇黄精块茎
政府选准方向加以引导,“明白人、带头人”率先示范带动,当地群众对于发展特色中草药产业的积极性、参与度高,大大加快了各类资源的汇集。目前全乡发展种植滇黄精、重楼、小白芨等特色种药材近2万亩。

滇黄精块茎丰收
“坡头乡将以产业为抓手,走产业发展路子,全力打造‘中草药之乡’这张名片,计划未来三年,全乡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带动更多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坡头乡党委书记吕娅说,“十四五”期间,坡头乡还将继续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创新机制体制,引导企业和种植大户“走出去”,吸引专家“走进来”,促进中草药产业质量效益双提升;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破水、路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建设中草药种植核心区,提升中草药种植的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让中草药这一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
记者:车安达 通讯员:李欢 罗一茗 文/图
原标题:《建水坡头乡:种好“黄金草”,生活“节节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伤亡已超20万
- 经济大省“半年报”发布
- 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名单公布

- 中国人寿集团上半年合并营收同比增长8.4%,公开市场权益投资净买入超900亿元
- 全球首架“三证齐全”吨级以上eVTOL交付,助力低空货运场景落地

- 一种现代生活理念,不买不需要的东西,放弃无用的东西,舍弃对物质的迷恋
- 成语,就事物本身来评定是非得失,也指仅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讨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