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题策划丨无言战友 深情伙伴——难以忘怀的军中故事:“移防”的犟驴和出走的“小花”

2020-12-11 17:00
北京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徐京华 军嫂微平台 收录于话题#无言战友4#军营1#犟驴1#花猫1

《军嫂》杂志为您推荐温暖故事

20世纪70年代,军营生活艰苦、单调,但也有乐趣——营区里的猪、狗、牛、马、驴、猫都是我们的忠实伙伴。我印象最深的,是驴和猫。

犟 驴

我所在的军区通信总站某大站下属5个连队(站),没有一个单位有马车,平时拉粮、拉煤等,都要从大站申请车辆。时间一长,连队就有了自己的办法,纷纷搞起了“驴吉普”。

“驴吉普”,是驴拉车的代名词。各连装备了“驴吉普”后,司务长和上士(和现在的上士有明显区别,是部队给养员的专称)们神气起来了,每天赶着“驴吉普”出山,归来时总能给大家带回“实惠”。随着“驴吉普”用途的深度开发,连队有人公出或探家,也能享受到“驴吉普”接送的待遇。

“驴吉普”,自然离不开驴。与马比起来,驴个头小、听话,好驾驭。驴吃粗饲料、好养活,用老百姓的话说,很“皮实”。1971年,我们连养了两头驴,一大一小,是“母女俩”。我当时在连队喂猪,兼任了“驴倌”。每天早晨将驴从圈里放出去,除了拉车外,春夏季一般用长绳拴着,让它们就地吃草,两三个小时换个地方;秋收后至第二年开春,这段时间可以不管,漫山遍野任它们跑,晚上找回来拴好,放些割来的草或秫秸,齐活儿。

可是,另一头叫驴(公驴)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宁静。此驴四肢修长,皮毛黑亮,白嘴白肚皮,称得上“驴中美男子”。它是23分队的,我们习惯叫它“23毛驴”。

据说,这头驴原是22分队的。因它经常追女兵,把她们吓得东躲西藏,后来被无偿转送给没有女兵的23分队,从此“移防”。

与“23毛驴”打交道后我才发现,驴真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聪明、狡猾、有脾气,时常会做出让人始料不及的事情。它的现身,勾得我们连那头小母驴兴奋不已,甚至连吃草都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原来采取的“长绳放驴法”失效了,绳子能拴住老母驴,却拴不住小母驴,它不是带着绳子跑,就是把笼头甩掉跑了。

怎么回事?后来才发现,是“23毛驴”在帮它!这家伙还会解绳子?其实不是。是它用嘴帮助小母驴咬断绳索、拽脱绳扣或笼头。经过数次捉放后,这两头驴“私奔”了。一时间,附近群众隔三岔五来连队告状:昨儿个八队的青苗被驴踏了,今儿个九队的苞米被驴啃了……气得站领导把司务长一顿好批。司务长回头就来找我,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一定管好自家的驴。

说得轻巧!我也想管,但总得知道它在哪儿吧?我与炊事班的几个战友分头去找,终于在一个山坳里发现了这对冤家。我们几个包抄过去,可到跟前却不见了驴影。去哪了?没见它们跑出去呀!分散就地搜索。忽然,有人压低嗓子喊:唉,在这儿呐!我们聚拢过去一看,这对驴夫妻居然悄悄地卧在树丛中“潜伏”起来。你说,驴是不是成精了!

把驴牵回后,我们通知23分队来领驴。

23分队的驴倌是个壮小伙,带来的家什也不一般:一整套制式的军马专用笼头。看着“爱侣”被牵走,小母驴急得直在原地打转,“23毛驴”更是一步三回头。

没过几天,23分队的驴倌住院了。听说,坏事是“23毛驴”干的:那家伙咬住驴倌胸口不松嘴,还左右甩,致其受伤严重。更恶劣的是,它咬伤人后又出逃了。我紧张起来,赶紧往野外拴驴的地方赶。果然,老母驴在,小母驴不见了。这一次,两头驴又失踪了好几天。

等我再发现它们,是一个早晨。当时,它们正在驴圈旁吃草。走近一看,小母驴的右眼眉上被砍了一道一寸多长的口子,伤口已感染;“23毛驴”被打瘸了右前腿,走路不能着地,一蹦一跳的——这对“患难夫妻”,是真的遭了难。

赶紧收容吧。打电话通知23分队来领驴,再从卫生员那里要来酒精、红药水为小母驴疗伤。这回,小母驴看着“23毛驴”被牵走时,不再原地打转了,而是一边望着它,一边不停地打着“响鼻”。“23毛驴”一蹦一跳地走着,依然不时回头。

自此,“23毛驴”算是消停了好一阵子。

后来,我从猪倌岗位上卸任,回到站里参加战备值班,时常还能听到“23毛驴”的“事迹”。比如,这家伙会解绳子啦、它能跃过一人多高的墙逃走啦……事也凑巧,我与区队的战友们还真目睹了它的“英姿”——

1972年夏,我们二区队到26分队执行通信联络任务。一次,区队开会没有会议室,我们就在营房对面的山上,找个地方围坐着。26分队的营房位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沟里,依山而建,房前是一条路。往山上走是23分队,23分队上下山必须经过26分队。

我们正开着会。忽然,我看见“23毛驴”颠着小碎步跑下山来。就是它,这家伙腿好了,还是那么精神抖擞,肯定是刚挣脱了束缚跑出来的。当时,26分队正在宿舍前列队集合,只见26分队的谢司务长冲出队列去拦驴。他一手抓住驴笼头后迅速翻身上驴,动作连贯,一气呵成,真是老手!可大家嘴里的“好”字还没来得及喊出口,“23毛驴”一个“翻身探海”,把腿向前一伸、屁股向后一坐、脖子迅速地先向左下再向右上画了个360度的大圈,生生地把司务长甩了个倒栽葱。“哎呀!”在女兵们的惊呼声中,“23毛驴”绝尘而去。司务长手捂着流血的头顶,大家赶紧围上去救助。

后来大站专门通报了此事,要求23分队管好毛驴,并表扬了谢司务长抓驴负伤的英勇行为。鉴于“23毛驴”一贯表现恶劣、多次伤人,其“下场”可想而知。

我原来对“23毛驴”并无好感,甚至还很恨它。但自它离开军营后,还真有些想它——它的那些“斑斑劣迹”,虽然与军营作风格格不入,但其“个性”着实令人惊叹。

小花,你在哪里?

“小花”是只猫,当年曾被连队的男兵女兵宠着,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后来,它的离走,也让我们一度遗憾和伤感……

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驻地的深山野岭中不时飘出阵阵饭菜的香味,必定会引来一群“蹭饭”的小家伙。

连队饭堂周围经常有些来历不明的小猫和小狗,小心翼翼地在饭堂周围寻找吃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来不进屋、碰上人就开溜。

可有一类“蹭饭”的却不一样。它们无视人的存在,在众目睽睽之下、明目张胆地蹿上跳下、奔来跑去,有时还上了饭桌、进了饭盆、在米柜里传宗接代,甚至跳到锅里(导致整锅的粥都得倒掉)——那就是过街时人人喊打的老鼠。

对付猫狗这类不速之客,倒也不用太费神,连队有一支警惕性极高的“嫡系特别机动队”:狗——它们都没有军籍,就是养在军营的土狗。但面对老鼠,它们似乎严格遵守“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古训,绝不越雷池一步。怎么办?找猫呗,一物降一物!

不知谁从什么地方抱来一只小猫,放在饭堂由炊事班养着。

小猫身上的毛有三种颜色,以白为主、间有黄黑色,长得小巧玲珑,让人怜爱。因它是只母猫,故取名小花。

小花变身“军猫”后,具官兵万千宠爱于一身,尤其是女兵,经常把它抱在怀里抚弄,把能够找到的吃食都喂了它。男兵们受“好女不养狗,好男不抱猫”的俗语影响,很少有人当众抱小花,但也经常从嘴边省下些肉食喂它。

小花长得很快,不经意间长成了漂亮的大花猫。它不负众望,认真履行天职——抓老鼠。不长时间,饭堂里猖獗一时的老鼠便几乎绝迹了。

一天上午,我发现小花抓到一只老鼠,便想看看它是怎样吃掉猎物的。可小花似乎没有立即要吃的意思,而是把老鼠当成玩具耍个痛快。我执着地观察了一个来小时,小花却旁若无人地玩着、耍着,丝毫不理会我的存在。我终于失去耐心走了。吃晚饭时再看见小花,它的猎物只剩下一条尾巴,可它还在乐此不疲玩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鼠早已销声匿迹,小花也步入花季年岁。它已不像小时候那样好奇、好动,也不那么精力充沛地玩耍了。它像是一个有了心事的姑娘,静静地卧在仓库里。只有在肚子饿的时候,才竖起尾巴钻到饭桌下,来来回回蹭官兵的腿,发出娇声细气的“喵”叫。

俗话说“猫狗是冤家”。可我们连队的猫和狗一直和睦相处,似乎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平日里,猫主内,只在饭堂里活动;狗主外,只在饭堂外转悠,两者相安无事。

连队终归是连队。官兵多数一脸青春痘此起彼伏,荷尔蒙旺盛分泌,动不动整点“事儿”出来。一天,不知是谁导演了一幕恶作剧——让猫和狗对决!

有人抱起小花到饭堂外大声唤狗。4条狗闻声围拢过来,8只小三角眼紧盯住小花,4条尾巴摇得刷刷作响。小花也一改平时温柔娴静的形象,两只猫眼瞪得溜圆,浑身的毛全部炸起,尾巴也涨得老粗,张开大嘴不断地发出“哈哈”的恐吓声。

就在狗们盘算抱猫人动机时,小花突然被抛向了狗群……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小花扑到“首领”大黄的头上,用利爪一阵乱抓后迅速抽身跳下,一溜烟蹿上一棵树。

蹲在树杈上的小花,又恢复了平静和矜持,居高临下蔑视着反应迟钝又无奈叫着的狗。再看年轻的战士们,无一例外地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惊奇的目光中流露着敬佩,也似乎明白了被逼上险境的弱者,也能迸发出绝处逢生的强大力量。

小花长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开始“叫春”了。几天后,小花走出“根据地”——饭堂,开始在周围游荡,后来,就不知去了哪里。

有一天,突然发现饭堂里的老鼠卷土重来了,大家又开始念叨起小花来。

(本文刊登于2020年第11期《军嫂》杂志,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新刊抢鲜看丨无言战友 深情伙伴——2020年第11期《军嫂》封面、卷首语、目录专题策划丨无言战友 深情伙伴——你所不知的“兵鸽鸽”专题策划丨无言战友 深情伙伴——不朽的哨所“军驴”,负重!向上!专题策划丨无言战友 深情伙伴——高原骑兵,热血豪情驭雄风

原标题:《专题策划丨无言战友 深情伙伴——难以忘怀的军中故事:“移防”的犟驴和出走的“小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