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多讲一点礼义廉耻

2015-01-24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很多家境殷实的父母选择送孩子出国读书,特别是送到美国去。其规模之大,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批年轻的留学生毕业后,很多人回到中国来贡献于本国,于家、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一桩。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之间,在美国的很多人对这批年轻的中国留学生的印象,发生了由好至坏的转变,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中国学生的论文抄袭现象与日俱增。

        美国很多大学都设有针对留学生的英文语言机构,每年要承担大量的培训初次赴美的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包括对话、阅读和写作等等,帮助他们早日适应大学生活。中国留学生现在是很多语言机构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于是,这种机构也见识了中国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包括论文抄袭、由同学代为签名报到、轮流抄写课堂笔记而后群享等等。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已经成了这些机构面临的头等难题。后来,有的机构认为,要从文化角度来理解中国留学生的抄袭和作弊,有人还回溯考察中国高考体制下的高中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以便来解释这种在美国学术环境下让人根本摸不着头脑的集团舞弊或者抄袭泛滥的现象。就这样,抄袭成了一种中国文化。

        2014年12月中旬,美国某大学秋季学期结课,某任课教授发现了8名学生在考试的论述题目中作弊或者在期末论文中抄袭他人文章,而这8名都是中国大陆来的学生。这位教授的另一位同事,曾发现过13名学生论文抄袭,全是中国大陆留学生。一位年长的美国教授就此评论说:“抄袭和作弊的案例一直都有的,但过去几年间,随着中国留学生大批涌入,这种案例才多到了今天这种地步。”这些教授所注意到的,其实是这些学生背后的中国。

        凡事一上升到文化的角度,总可以得到朦朦胧胧却又合情合理的解释。人们在海外观察留学生的时候,所能看到的并不是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是他们的父母之邦,以及塑造他们的制度。

        因为冷战等等诸多历史原因,欧美国家的大部分民众,包括大学中的很多知识分子,并不怎么了解中国,大部分人也从未去过中国。现在很多年轻的中国留学生走出国门,原本是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的绝好机会,没想到却扮演了如此任性的角色。眼见很多中国学生的“宝马雕车香满路”的生活,很多人心中其实都在问:中国人,除了钱,还剩下什么?

        谁应当为这一切负责?这些年轻的学生们犯了错误,固然要责罚,但究竟是什么使他们能够如此肆无忌惮地破坏涉及道德修养的规则呢?更重要的是,当这些视学术舞弊为家常便饭的年轻人,在离开了尚且有制度性约束的海外象牙塔回国后,沿着这样的路数行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又会是什么呢?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管仲说过一段话:“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让一个国家保持活力和进步的绝不是钱财的多寡,而是人才的修为。即使出于亡羊补牢的目的,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礼、义、廉、耻也应该多讲一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