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英学者:西方不应再小觑中国经济模式,这是新自由主义的解药

Niv Horesh
2015-07-20 17:26
来源:澎湃新闻
唐人街 >
字号

“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正逐步创建一种新型国际领导模式。上月,尽管面对美国的反对,中国仍积极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000亿美元的初始投资。据悉,这笔钱将助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7月19日,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主管、当代中国史教授Niv Horesh在《南华早报》上撰文称。

这篇文章指出,第一次,美国在一个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中没有作为。其实,远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崛起前,英国就于数月前开始发售以中国货币结算的国债。作为第一个做出此举的西方国家,英国的行动再次引爆了关于是否应将人民币最终代替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争论。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被视作正逐渐削弱美国国际领导力的一股力量。中国所传达出的信息很明确:政府很自信自己的执政方式。同时,中国一直致力于寻找替代西方主导的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

但文章指出,截至目前,尽管中国这一方式已吸引大量如越南、委内瑞拉等发展中国家,西方主流国家仍对其持怀疑态度。但西方国家应该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方式。特别是目前许多西方国家仍身陷国际金融危机之中,就更应该承认“中国模式”与日俱增的魅力。

“现今,当发展中国家望向西方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选举的弊病,经济紧缩和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问题。西方国家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不确定似乎更为中国在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经济投资神话镀上了一层金。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未来更多的国家向中国取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文章称,“与中国的飞速经济发展相对,西方世界应对危机反应缓慢。西方经济体不仅没有利用金融危机这一契机去反思与找寻系统问题,还继续坚持新自由主义为唯一的发展模式与前进道路。”

文章指出,尽管中国对外开放了经济市场,但政府始终没有放下对战略关键领域的控制力。能源、电信与银行业就是其中3例。发展中国家也认同这种政府干预的好处:商业与贸易可被用来巩固政权并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据美国记者克兰兹克(Joshua Kurlantzick)观察,当中国政府发现了海外的投资机会,就会督促国内主要银行放宽对常驻那个地区的中国银行的借贷要求。“简而言之,中国模式会通过商业来延伸国家利益。”他说。

与此相反,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让人们开始对西方的经济模型产生怀疑。许多西方人开始对其自身价值以及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感到不安。并且,许多西方政府拒绝接受现今社会的不平等程度已深深伤害冒险、创新精神。

“至少西方国家应承认,在过去的30年,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政策让民主制度遭受重创。许多非左翼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新自由主义背景下的里根-撒切尔计划为战后婴儿潮一代迈向平等的工作机会创造了巨大阻力。”Horesh写道。

“新自由主义已经臭名昭著。在自由市场支持者的煽风点火下,很多人相信西方国家能够控制世界是因为小政府和私有化。但事实上,经济历史学家罗伯特·艾伦(Robert Allen)以及迈克尔·林德(Michael Lind)都已证实,大政府和相对不自由的市场不仅仅是东亚国家走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美国在19世纪崛起的原因。”

“他们认为,相对富裕的国家对相对落后的国家展开关于自由贸易的说教,如减少关税缩小政府规模的必要性等等,只是为了能让外国人进入这些国家并收购其经济发展中核心领域的产业。而反观那些相对富裕的国家,他们都早已完成了工业化。在面对他国时,他们采取了保护主义的措施。”

另外,Hores认为,在西方流行着中国的飞速发展源于它采用了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的说法,这显然也是错误的。

“中国模式是卓有成效的。因为,它自我革新并不断挑选学习亚洲的成功范例。它学习日本、新加坡与台湾等的发展模式,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事实上,中国模式可被看作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解药。”

那么西方应如何作为来应对中国模式呢?文章写道,首先,在对发展中国家说教前,应坦率面对自己的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另外,西方国家应加大对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免被中国取代甚至是远远甩在身后。西方国家必须放下自尊,虚心向中国请教长期经济计划以及市场干预的经验。最后,西方国家应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否则,中国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成就将获得更多认可。

并且,西方国家必须首先承认西式民主的脆弱性,才能意识到真正使其陷入危机的是什么。

(编译 步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