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互联网谋杀睡眠?其实原始部落人群睡得也很少
睡眠杀手到底是谁?曾经有人认为资本主义“谋杀”了睡眠:工业化之后,现代人被剥夺了至少两三小时睡觉时间,而到了最近百年,电视机、手机、iPad等玩物也纷纷来抢占这一时间。但近日一项研究从根本上取消了这一问题,它认为,我们本来就不需要睡那么多——那些不用电的原始部落人群,每天睡眠也不过7个小时。
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赛梅尔神经科学和人类行为研究所开展,杰罗姆·西格尔(Jerome Siegel)博士和同事们一起,研究了三个“前工业化社会”里94位成人的传统生活方式,收集了1165天的有效数据,以了解人类在自然条件下的睡眠状况。三个前工业化社会分别是坦桑尼亚北部的哈扎人(Hadza),纳米比亚的萨恩人(San),以及玻利维亚的齐曼内人(Tsimane)。
非洲赤道以南三个“前工业化社会”的分布图。三组人群都生活在赤道以南,四驱车甚至都很难开进的村落里。哈扎人生活在赤道以南2°,属典型的热带稀疏草原气候,完全靠狩猎采集野生食物生存。卡拉哈里(Kalahari)沙漠上的萨恩人生活在赤道以南20°,直到最近还以游牧方式狩猎采集,只是现在没有迁徙,并和周围村庄隔绝。遗传学研究表明,卡拉哈里-萨恩人的基因组是迄今测序到的内部变化最大的人群,和那些走出非洲,来到欧洲、亚洲和美洲的人群后代(也就是我们)相比,每个萨恩人的基因组之间的差异更大。齐曼内人生活在赤道以南15°,居住在人类走出非洲以后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南美洲的玻利维亚,他们狩猎,也从事作物种植。
在这三组人群中,研究者都观察到,虽然由于传染病的缘故,他们的婴幼儿死亡率要高于现代社会,但是那里的成年人普遍血压较低,动脉粥样硬化水平也较低,体能也比工业化社会的人要好,许多人都能活到六七八十岁。
这些过着千年不变的史前生活方式的人群,并不会像传说中的那样,在夜间定时醒来。他们也不是“日落而息”,而是平均在日落后三四个小时后才去睡觉。他们在太阳下山后要开展很多活动,如准备食物、吃晚饭、做箭、为第二天做准备等等,也会点上一个小篝火,让动物远离,在冬天取暖。狩猎采集人群一日的能量消耗跟普通美国人差不多,也不需要午睡。和现代社会的人明显不同的是,他们多是在日出前一小时就醒来。
鉴于这三个传统社会在地理上自古以来的隔绝,他们在睡眠模式上表现出的一致性就十分惊人了。这表明,他们的睡眠模式和各自社会的环境或文化状况无关,而是这一热带纬度地区人群的核心体质,而我们,也就是从那里演化而来。
虽然很多人认为,发现自然条件下的人类只要睡6.5个小时是一项革命性的研究,将会改变人们对睡眠的认识——因为如今各种健康机构都认为,19世纪末有电以来,现代人被剥夺了至少两三小时睡眠,从而引发了肥胖、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等很多问题。
然而,美国睡眠医学研究院的纳撒尼尔·沃森(Nathaniel Watson)博士指出,这项新研究和早前得出人们至少要睡七八个小时的结论仍是一致的,因为他们对狩猎采集人群的真正睡眠时间和整个床上时间做出区分,前者是只需6.5小时(听起来很厉害),但是加上真的爬上床到醒来,还是七八个小时。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影响睡眠的最重要因素:温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代社会的失眠会增多。
研究发现,狩猎采集人群的睡眠受到季节的强烈影响,冬天平均多睡53-56分钟,这也同萨恩和齐曼内人的冬季夜晚要长1.2或2小时的情况相符。但这主要是和温度有关,和日照时长关系并不大。狩猎采集人群都是在天黑后好一阵才开始睡觉,也即环境温度下降到一定范围后入睡,而且越冷,睡得越多。研究者精确测量了萨恩人在睡觉地方的环境温度、他们的手指温度,还有肚子上的温度。数据显示,他们在冬夏两季都是在环境温度下降以后才入睡,醒来时正是在一日气温最低点,而且这时候会发生一次强烈的血管收缩,可能是用来帮助提升大脑和心脏温度,以准备醒来。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和其他狩猎采集人群在日出之前醒来不同,萨恩人在夏季总要在日出后1小时才醒来。相比齐曼内在夏季日出之前1.4小时醒来,有2.4小时的巨大时间差。这是为什么呢?两地之间没有明显的日夜长短差异,日光条件相似。因此,很可能是因为,萨恩人早上的环境温度更低(比齐曼内人平均低6°),而且他们夏季的一日气温最低点出现在日出之后。这和影响冬季的睡眠时长变化的因素相似。
而在现代的工业化社会,由于人们普遍居住在安装了绝缘材料、有制冷制热设施的建筑里,睡眠时长就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也就是说,现代生活“差不多把一个最主要的睡眠控制器给关掉了”,西格尔表示。从最近的一项大型研究的结果就可看到:这一研究调查了居住在柏林(北纬+ 53°)的受试者,柏林的夜晚时长从夏季的7小时39分钟到冬季的16小时21分钟不等,然而他们夏季和冬季的睡眠时长,只有18分钟的差距。
狩猎人群中也几乎不存在失眠现象。研究者在齐曼内和萨恩人中开展早间采访,也就是很早就到家询问他们是否感觉疲劳,睡眠质量如何。两个人群的语言里甚至都没有失眠这个词,所以研究者向他们解释,这是并非因为疾病而难以入睡、或经常只能睡一小会儿的症状。受试者中有1.5-2.5%说,这样的情况一年中要发生超过一次。而工业化社会经常失眠的人占到10-30%。
所以,研究者相信,如果要治疗失眠和其他睡眠问题,模仿自然条件例如温度变化,会很有用。人类很可能演化为在温度降低时睡眠,以储存能量的功能,因此,控制环境条件要比吃安眠药更有助于控制睡眠。“冬夏之间睡眠时长有1小时的差距,而长期服用安眠药只会增加15分钟睡眠时间。”西格尔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