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刷屏/爆吧:如何像帝吧一样打赢互联网肉搏战

陈子丰
2016-01-22 15:32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刷屏”常见于论坛、微博、贴吧、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爆吧"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攻击性最强的刷屏类型。在本文中,笔者就来试着谈谈这一独特的互联网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刷”和“爆”:两个动词标注的互联网肉搏

狭义的刷屏指出于无聊或恶意用无意义信息或辱骂填充满整个版面,妨碍他人正常交流;而近两年衍生出的广义“刷屏”则指特定个人短时间内持续在同一平台发布内容,或者是特定内容因为受到广泛关注而被反复讨论、转发,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前一种。“刷屏”传统由来已久,在聊天室时代也称为洗版、洗屏、灌水等。因为聊天界面一般会将最新聊天信息置于屏幕最下方,并可通过拉动垂直滚动条查看之前信息,一旦有用户短时间内发出大量无用信息,其他用户无论怎么滚动屏幕上都是同样内容,视觉上就会造成文字、图片在屏幕上“刷来刷去”的效果。

不带恶意的轻度刷屏一般称为“灌水”,典型的灌水语言如“顶”(为帖子增加人气使之显示在页面靠前的位置,引申为支持)、“火钳刘明”(谐音火前留名,类似于到此一游之意)等属于网络语言中的“small talk”,对于呼吸虚拟空气的网络原住民来说是轻松的日常交际的一部分。而近日来公众在Facebook上目睹的则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恶意刷屏,通常特点是持续时间短(一般在一两天)、有准确开始日期、规模庞大、参与双方身份认同和攻击理由明确、有一定组织性和领导者等。虽然有时也具有无厘头的狂欢性质,但刷屏作为群体意见集中而扭曲的表达,实际上已经构成了网络暴力。

“爆吧”,即以百度贴吧平台上具体贴吧为单位,一个(些)贴吧的吧友集体在另一个(些)贴吧中发帖刷屏使其瘫痪。在聊天室时代,参与的人数限制使刷屏具有规模上限,而百度贴吧的诞生和普及为刷屏的2.0版升级提供了契机。早期贴吧管理宽松,在吧内发帖无需注册ID或关注该贴吧,且贴吧的软硬件设计考虑了庞大的用户流量,发帖体验十分流畅快捷,这些都构成了“爆吧”的技术前提。在这个号称“为兴趣而生”的趣缘社交平台上,围绕任何关键词都可以创建贴吧,并吸引趣味相投的网友加入。每个个人ID会关注多个贴吧,加入多个圈子,他们织成的网络趣缘交际之网使得不同贴吧之间形成交流,友善的譬如“串门外交”,而不友善的爆吧,大概开始于2005年,也就是百度贴吧成立的一年之后。

第一次大规模的(也是让“爆吧”广为人知)爆吧是2005年6月21日李毅吧爆李宇春吧。李宇春是2005年超级女声选秀中产生的热门歌手,因独特的中性化气质和磁性嗓音拥有最高人气。这次选秀活动标志着欧美粉丝文化在中国的正式登陆,而众多迷恋、支持她,自称“玉米”(谐音宇迷)的女粉丝组成了百度李宇春吧。而李毅吧(因吧友戏称李毅为“李毅大帝”,也叫帝吧)则远非球员粉丝社群那么简单,而是以李毅为象征符号,聚焦于上到世界格局、下到鸡毛蒜皮的各项话题的综合社区。

作为屌丝文化的策源地,凝聚帝吧的不是某种“趣缘”,而是男性主义气质、黑色幽默、愤世嫉俗而又娱乐至死糅合而成的平民狂欢氛围。作为当年人气最热的两个贴吧,李宇春吧和李毅吧互怀敌意——究其原因是女性气质的追星族“玉米”和男性气质的愤世者“屌丝”对草根话语的争夺。爆吧的起因是李宇春粉丝举报帝吧恶意调侃李宇春导致帝吧吧主被撤,引发帝吧怒火。吧友经过约定,在当天18点20分左右组成数个战斗梯队对李宇春吧报复。参与人数之多,居然使爆速达到1000余帖/秒,刷屏1900多页。后百度官方介入,将李宇春吧发帖权限设置为先审后发才得以平息。这一事件虽然一度使贴吧陷入应激危机,但也无心插柳地对其进行了宣传。

2005年过后,贴吧逐渐取代各类论坛、聊天室成为趣缘交流界的霸主,爆吧行为也随之水涨船高:以2007年爆杨丞琳吧、2008年爆东方神起吧……直到2015年的爆EXO吧和2016年初的爆乐视吧为代表,每年都有数十起各种规模近身肉搏的爆吧行动,手段上也有了金箍棒图、挖坟甚至发帖机刷屏等新花样。“斗图”是其中攻击性较弱而娱乐性较强的一种刷屏策略。

“暴走漫画”

“斗图”指双方基本不发文字,完全用聊天表情“吵架”,直到一方理屈“图”穷。斗图所用表情包的流行得益于微信等即时聊天软件对自制聊天表情的兼容。最经典的表情包来自画风粗俗但通俗易懂,带着浓浓屌丝色彩,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暴走漫画”系列,其后姚明、张学友、崔成国、花泽香菜等名人的照片因神似暴漫而惨遭恶搞,配上“张嘴吃药”、“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等文字成为网络语言的新宠——事实上任何图片都可能被制成表情包——实际上就是自制讽刺漫画。这些兼具讽刺和调侃的图片迅速占领了微信聊天界面,也理所当然地在刷屏界抢到了一把交椅。甚至其较为温和的特性和趣味性也吸引了更多人围观、加入刷屏活动。

“我群”和“他群”:刷屏背后的认同问题

刷屏行为如此流行,和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有很大关系。在网络上,信息是交流中流通的资本,也是用户渴望积累的财富,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作为成本的时间的有限、碎片化使得用户追求单位时间最大化的信息交流,而由各种媒体织成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庞大信息网也使得任何信息注定只能在用户的注意力范围中短暂停留。“爆吧”正是针对这一点,通过人为操作“强行”使毫无信息量而充满恶意的内容停留在注意力中心,保证自己的不满不被信息流淹没,以至于直接阻断了对方平台正常的信息交流。毕竟在动辄上百万人共同发声的网络社区,和爆吧制造的轰动相比,单纯地用文字表达不满甚至难以引起任何人注意。

作为爆吧行为的创始者,李毅吧策动或参与了前面例举的绝大部分大规模爆吧,并使其风格带上了它的印记:相信“群众的战斗力量”、语言幽默而刻薄、具有“胡搅蛮缠”的反智主义倾向(能刷屏就绝对不好好讲道理)以及黑人与自黑相结合的娱乐精神——使用恶搞表情包将充满恶意的刷屏战斗变为令旁观者捧腹的斗图表演即是一例,更常见的“误伤”:如EXO吧爆吴京吧时会假装不小心地顺手捎带上毫无关系,仅仅名字类似的普京吧;年初乐视TV被爆吧的时候乐事薯片遭池鱼之殃,被“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薯片”的调侃爆吧……这种故意的错爆使得看似不共戴天的怒火被消解为夹杂着泄愤和玩闹的狂欢,也使我们意识到,这种以群对群的肉搏,比起个人之间的骂战,其心理机制要复杂得多。

明星粉丝之间的互掐是爆吧刷屏的一个主要起因,点燃粉丝的狂热只需要星星之火:EXO粉丝群爆吴京吧只是因为后者在访谈中说“不知道EXO是谁”;更常见的是在其圈子领域内地位相似,有竞争关系的明星粉丝之间锲而不舍的较量,如杨幂、赵丽颖、唐嫣等当红花旦的粉丝从微博打到贴吧,刷屏爆吧几乎是家常便饭。虽然这并不能帮助他们的偶像获得荣誉——相反还会拉来仇恨,但仍然是粉丝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人毫不讳言,凝聚粉丝群体的不仅是对内的爱,更是对外的恨,集体性的攻击骂战使他们产生“为偶像做了些什么”的自豪,千万勇士并肩战斗的场面也让热血沸腾的粉丝群体更加团结。一定程度上,“爆吧”代表的对“外群”的识别和排斥,帮助参与者实现了“fan”的虚拟身份建构,和“fans”的社群认同。看似不稳定的情绪爆发,背后存在着须臾万变的网络社会中个体对稳定联系的追求。

并且,这种认同需求也不仅仅是虚拟的——鉴于爆吧刷屏的另一种最常见的对象是被认为不爱国或对华人不友善的公众人物。在此意义上,这些常被指责以自我为中心,活在虚拟世界当中的互联网一代绝对是爱国主义的行动派。正如这次帝吧出征所显示的,贴吧吧友仿照粉丝身份认同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自我认同虽然粗糙甚至有些幼稚,但具有不容小觑的话语生产力。就其建立意见社团发表声音的自觉、领导下的组织计划性、巨大的创造力和线下影响力而言,甚至不失为互联网公众意志表达的一种令人倍感欣慰的实践——在正规渠道中,意见表达从未做到这些。

界限暧昧、充满多义性的网络话语生产,永远有着天使和魔鬼两副面孔。

当然,诸多积极的面向并不能完全抵消爆吧刷屏潜藏的原罪:发动爆吧的从来都是百度贴吧关注榜上的居前列者,群起而攻之的口水战,背后的逻辑是绝对的多数战胜少数;以及前面提到过的“绝不好好讲道理”的反智、反理性的民粹主义。这种行动方式不仅不会化干戈为玉帛而只会使积怨加深,更因为(必然的)无法保证群体意见的绝对正义性而可能造成群体加诸个人、多数派加诸少数派的残忍暴力。在贴吧中,从2010年“69圣战”(因韩国男团Super Junior演出时主办方未能做好工作引发混乱踩踏,贴吧、微博、天涯、猫扑上网友于2010年6月9日展开的反Super Junior及哈韩文化的运动)起,刷屏爆吧被习惯性地称为“圣战”,这个具有沉重的政治文化内涵的词汇的滥用,更提醒我们警惕:界限暧昧、充满多义性的网络话语生产,永远有着天使和魔鬼两副面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