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翻拍那么多,只有它让人落泪

2021-08-30 14: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翻拍那么多,只有它让人落泪 原创 她姐 她刊

今天,她姐想跟大家聊聊那些不被人关注的医务人员。

前两天看《机智的医生生活》,发现很多医务人员,一直在捍卫大家的健康。

但我们很多人,只能记得自己的主治医生。

我们每个人。都生过病。

但有多少人,记得这些人?

这个女生是护理新生婴儿的护理师。

她每天要抱婴儿十几个小时。

或许你注意到了她手腕上的黑色胶布。

那是长时间抱着孩子的职业病。

除了手腕,她的颈椎上还经常贴着膏药。

因为抱孩子,总要低着头。

这个男人是急诊室的主治医生。

每天送进急诊室的人中,有不少人处在生死边缘的危险期。

每天,和死神搏斗。

加班,熬夜,如家常便饭。

但即便他把许多人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很多人感谢的,却不是他,而是后面各个科室的主治医生。

这个男人本来在去往外地开医学研讨会的路上。

听到患者要动手术,立刻叫司机掉头,回到手术室。

他是医学影像科的教授。

很多人都以为,医学影像科作为辅助科室,平时只是拍拍片子,无法参与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但他们的作用其实很重大。

一个优秀的影像医生有时会比主治医生更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他们精准的检查和判断,决定着后续治疗的好坏。

这一集《机智的医生生活》,把聚光灯给了经常那些被忽略的他们。

那些在大众心中面目模糊的医务人员,突然有了一张真切的脸。

她姐最近一次掉眼泪,就是为了他们。

我才发现,这些人,被我们忽略了太久太久。

大部分病人可能记得感谢自己的主治医生。

但,一个病人能痊愈,需要的,是整个医务系统的共同努力。

医务人员,不分大小。他们都牺牲了很多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共同帮助生病的人度过难关。

急诊室、护理师、医学影像、麻醉........他们每天都在忙着从死神的手里夺回患者的宝贵生命。

可是我们总是忽略他们。总是看不见他们。

所以,《机智的医生生活》评分那么高,都是有理由的吧。

它打开了一扇我们可以看见医务人员的真实生活的窗口。

他们不仅仅是专业的,他们是会为每一个病患牵动情绪的。

他们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作,而我,突然开始好奇,他们脱下工作服后的生活。

她姐不禁在想,假设国内拍摄一部《机智的医生生活》,会是怎样的画面?会有怎样感人的细节?

前不久,我看到有人给出了答案。

点开这部:《重塑百颜-承光重塑》,让我们看见医务人员的真实生活。

25岁的陈琦琪,是一名临床工作两年的内科医生。

她既是首都医科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同时也是一名内科的住院医师。

学医,是一条比读其他本科专业更难的路。

医学的艰涩,不是最难的。

对于很多医生来说,最难的是,看着病患经历痛苦,内心的痛苦和无力。

前不久,她在例行查房的时候,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叔,在她面前痛得流眼泪。

作为医生,她熟悉病人的健康状况。

可医学是有限的,她解决不了他的痛。

每个医务人员,都有过这样内心崩溃的时刻。

而不是医务人员的我们,即便能明白她那份痛苦,也无法真正感同身受。

幸好,她的痛苦,有那个「他」懂得。

陈医生的丈夫也是一名医生。她们是在学校认识的。

他们爱情的开端,是他在图书馆,向她借了手表。

校园时期的爱情,是那样青春和美好。

2019年,陈医生本科毕业,那是他们恋爱将近五年。

那时陈医生23岁,很年轻,但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结婚。

为什么这么年轻就结婚了?

她说:“我就觉得早结晚结我都是要和他结。”

如今,他们俩已经恋爱7年。

陈医生的他,记得她的口味偏好。会在下班后,跑到很远的地方,买她喜欢吃的食物。

他会主动承担家务,还会在工作时留意科室里其他女生吃的零食的品牌,记下来买给她。

爱情也许不会永远炙热,但爱情可以变成更加稳定的,支撑着彼此的力量。

医护人员,因为职业特殊,经常加班,彼此的休息时间经常对不上。

但同为医生,在生活里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他们偶尔会把对方当成患者练练手做体格检查。

他们会交流关于考试、医学方面的知识。

包括那种很难和其他人言说的,看到病人难受时的那种自责和难过,庆幸,有身边这个人懂得。

两个恰好的人,拥有一份恰好的爱情,生活的幸福,从他们心底里漾出来一束光,照亮他们的前路。

人生,当然也有无法承受的破碎时刻。

但心中有光的人,最终有重塑自我的力量。

陈医生那些难以承受的痛,护士欢姐,经历过太多次。

她34岁,在护理岗位已经16年了。

16年的工作经历中,她看过太多病人和病人的家属。有的人被治愈,有的人,没能抵过病魔。

最难忘的一个人,是一个病人的妻子。

生离死别的时刻,人间的极致悲欢,欢姐见了太多,也承受了太多。

可是欢姐,却始终能在工作中,保持乐观。

总有人问她,为什么每天那么高兴?

欢姐说:

“笑着也是一天,哭丧着脸也是一天,何必让自己不开心,也让别人看着你这个不开心。

一时的不好不能让它成为永久的一个东西,一切的不好都会过去的。”

这种乐观的状态,也体现在了欢姐的生活中。

欢姐的生活很简单。

上班下班,陪陪家人。

她有一个五岁的可爱的儿子。

去年因为疫情的缘故,护士们被安排到各个社区、基层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

欢姐的儿子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玩,会骄傲地和其他人讲:“妈妈是护士会给人采核酸,我妈妈穿那个衣服特别特别好看。”

疫情之后,医务人员的工作比平时还繁忙。

陪伴家人的时间,可能并不是那么充足。

作为母亲,她也想用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可是她也有工作,她有除了母亲和妻子身份外的责任。

有天下午,欢姐回家,对着正准备吃面的儿子随口说了一句,想喝一点点汤,他说:「把勺子给我。」

欢姐给了他勺子,他舀了一勺汤,放到化解嘴边,说:「来。妈妈喝汤。」

欢姐的丈夫吃醋了,说:「我从来没有这个待遇。」

话虽然这么说,但欢姐的老公,还是心疼欢姐的。

他不是同行业的人,不太能懂得欢姐在工作上的一些破碎和沮丧的时刻。

但不理解,不妨碍他去懂得她。

每当她上班儿特别累,或者心情有不好的时候,他就会说:

「你找你朋友出去吃点儿饭,喝点儿酒或者是去唱唱歌儿,你要晚上不想回来你就可以跟他们玩儿通宵,孩子你不用担心。」

他懂得,母亲和妻子不是她的唯一职责。

每个成年人,都会在某个瞬间感到沮丧。

他希望她不被束缚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面,还有他兜底呢。

欢姐的生活,是一种平淡而真实的生活,家人健康,生活温暖而充实。

家人的需要,和对家人的热爱,才让欢姐能化解工作中那些让人沮丧的时刻。一切,总会过去。人生,总会快乐。

56岁的孙院长,做医生做了很多年。

医生是她喜欢和热爱的工作。工作中当然也有不少挑战。但这些挑战,也会变成孙院长人生中的乐趣。

曾经孙院长是一名公立医院的医生,2010年,她转行进入民营医疗后才开始做医美。

医美的用户,是健康的。

他们想要得到医美的改变,是因为,想要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内,拥有更被自己喜欢的样子。

孙院长进入医美行业后,她最大的感受是:

「前来寻求专业帮助的很多人,是开心的来,更开心的回。」

有的人,曾经因为外貌而有被歧视的经历,通过医美的帮助,他们变得更好的,不只是外貌,还有自信。

看到有人在接受她的专业帮助后感到快乐,孙院长会觉得很享受,她享受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成就。

在工作上她尽心尽力全情投入,生活中,工作就是她80%的生活,工作,也带给她很大的愉悦和快乐。

她的生活充满了秩序感。

她从不失眠,清淡饮食,一切都井然有序,挑战工作中的困难,也是她生活中的治愈之光。

生活得具体,活在当下,就不会被困难打倒了。

看完这部纪录片,她姐好像更了解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了。

作为女性,我们懂得她们在不同身份中的切换。

虽然我们不是医务工作者,但,那些人生中的沮丧、苦恼,是每个人人生中相通的东西。

但她们内心的光,也是相通的。

因为有爱,因为勇敢,因为具体的生活而迸发的力量,是可以让每个人跨过人生的低谷,展现人生的高光时刻的。

这样的影像,比网络上的明星热搜,更让她解决的珍贵。这种普通人平凡却有韧性的人生,比鸡汤更有力量。

人生漫长,我们每个人,总有一些时刻,被阴霾笼罩,但那又怎样?

只要内心有光,就能掌控自己,重塑自己。向阳而生,也不是什么难事。

原标题:《翻拍那么多,只有它让人落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