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向新校园:一周城市生活

刘懿琛 陈鑫培 薛之韵 王越洲
2021-10-08 16:37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更新、扩张和重组,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建构城市空间形态的过程中,规划者更加注重功能性的凸显。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人们通过营造共同的生活空间,提升居民参与感和归属感,继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周我们将回顾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的展览“走向新校园”,共同探讨未来社区校园的建设与发展途径。

(本期主持:刘懿琛)

近期回顾

走向新校园:融入社区的学校

2014年,上海正式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着力打造具有“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复合功能的社区生活空间。后疫情时代,社区更是成为全球应对各种城市问题和挑战的重要着眼点。随着居民对社区生活环境质量需求的不断提升,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紧缺,对于挖掘社区内部及周边资源,改造老旧社区实现空间资源的再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人民城市”为主题,结合十多个社区营造案例,展现个性化的社区规划。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题演绎展区(主馆)

新华路街道位于长宁区东南部,人口密度大,老旧小区较多。这里有上海第一条花园马路,分布着上海生物制药厂、海军俱乐部等历史保护建筑,拥有浓厚的人文底蕴。此次展览分别通过“安居、乐业、漫游、趣学、怡养”等五大板块,展示新华社区更新改造的实践过程。

美好新华展区(序厅)

“走向新校园”展览更是结合了深圳样本,展示了自2018年“新校园计划”实施以来的众多落成案例。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学位紧缺成为学校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在空间资源稀缺的严峻现实下,众多学校不得不在有限的校园用地内通过加密、拆建进行大规模改造,而高密度的改建项目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校园空间创新的再思考。

深圳的“8+1”建筑联展包含了首批实施的新校园项目,将福田区的八所中小学和一所幼儿园改建为融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校园空间,在校舍腾挪模式以及促进社区与学校的联合协作等方面提供创新示范性样本。

趣学•走向新校园展区

在上海新华路街道的辖区内共有各类学校十四所,涵盖了各年龄段的教育需求。其中,复旦小学的“城市少年宫”特色空间每个双休日上午会向社区开放,通过学校文体设施与社区的分时共享,强化了空间资源的灵活运用。同时还开设“爱心暑托班”,创办丰富的亲子活动课程,构建开放而人性化的校园空间,促进家校协同推动教育创新,打造社区共享型的校园模式。

实现社区与校园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为了增强社区学校与周边社区以及高校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以文化活动为依托,通过组织面向社区居民的学习体验活动,在实现知识共享的同时,构建社区居民的情感记忆。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将教育实践引入社区,开展一系列社区创生活动,拓宽教育边界,促进校园的自治、开放与共享。社区新校园的改造是社区共享观念的体现,也是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实现更加高远的文化愿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文/图:刘懿琛)

本周主题推荐

书单丨社区营造实践

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与实践

对于生活圈的研究与规划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最早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该书通过对生活圈构建的案例研究,结合上海社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具体介绍了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绿色健康、创新再生、包容协调、活力开放、共享合作”的上海步行生活圈目标理念与空间对策。

再造魅力故乡

该书讲述了十七个发生在日本传统街区改造过程中的故事,引发了读者对于建筑保护和社区文化传承的相关思考。作者西村幸夫认为,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得以形成和兴盛的理由,因此每一座城市的历史性建筑物都“吸收了灿烂辉煌时代的热血和能量”,是城市辉煌历史物化的表现,也是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进入逆城市化阶段,开始盛行的郊区化浪潮,导致美国大城市中心区的衰败,于是展开了由政府主导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作者认为大拆大建这种外科手术式的城市更新“不是对城市的改建,而是对城市的洗劫”,由此提出了对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质疑乃至否定,对当时的城市规划和重建理论提出抨击。

国与家之间

该书探讨了上海里弄1980年以来,邻里中的市民团体、居民运动和相关地方政府的实践过程。通过对上海一个叫做平民村的里弄的场景描述和历史追述,说明里弄邻里本身并不是一个先定的社会实体,而是一系列以居住地为地理区位的社会关系的组合,以及居民自身的居住认同所共同建构的公共空间。

城市与城市文化

该书从社会学和文化理论的双重视角,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展示出物质的、挣扎中的“真实”城市和经过再现的、“想象的”城市在构建城市文化的过程中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解释了乡村与城市的关系,讨论了对城市的未来构想、城市美化的路径,以及如何运用艺术与地方文化来构建新的城市形象等问题。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讲座丨田野调查:从江南到丝绸之路所见中医药

详情请关注 讲座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丨白茶之美——茶美学与艺术研究

详情请关注 震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丨建构领土崇高:巴西建成环境的现代性美学研究

详情请关注 那行NMG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丨若罔朝夕: 余启平个展

详情请关注 COSPACE画廊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丨交付自我 Self Delivery

详情请关注 Gallery Func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丨五村联动·一村一品

详情请关注 LeTalwork勒拓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丨大爱守望·2021上海国际纸艺术双年展

详情请关注 奉贤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招募丨陈丹燕上海三部曲特别路线

详情请关注 UrbanNetworkOffice微信公众号

上海·招募丨一朵小花的暴走

详情请关注 四叶草堂微信公众号

北京·分享丨河流与摩天楼:城市膨胀故事

详情请关注 澎湃新闻市政厅

北京·放映丨“和平”系列观影——阿勒颇围城:《For Sama》

详情请关注 共同未来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丨花火Sparkling—颜磊作品展

详情请关注 华艺国际拍卖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丨安藤忠雄:青春

详情请关注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丨潮极玩家

详情请关注 北京时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丨阿斗个展《乌有之众》

详情请关注 成都当代影像馆微信公众号

杭州·展览丨“生·声”The Endless Voices 

详情请关注 杭州艺术展览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论坛丨“混”然天成 人·机·交互

详情请关注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丨李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山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详情请关注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