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4

都江堰⇔四姑娘山,全国首条山地轨道开始盾构施工

2021-10-19 18:58
四川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盾构始发

国内首条山地轨道(都江堰至四姑娘山)

有最新进展了

全线预计将于2026年建成通车

从都江堰坐小火车去四姑娘山耍

安!排!上!了!

10月19日上午,随着“蜀光号”盾构机在都江堰市城区永丰站成功始发,全国首个山地轨道交通项目——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项目(以下简称“都四项目”)工程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标志着全线建设进入新阶段。

↑“蜀光号”盾构机始发

小布了解到,都四项目计划2026年全线建成,届时,从都江堰到四姑娘山将有轨道交通直连,为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的沿线旅游开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交通支撑。

全长123.18公里!设12座车站

建成后,市民可在成灌快铁都江堰站

直接换乘山地轨道交通,前往四姑娘山旅游

都四项目起于都江堰市区成灌快铁都江堰站,止于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串联都江堰市、汶川县、卧龙特区和小金县,线路全长123.18公里,设12座车站。建成后,市民可在成灌快铁都江堰站直接换乘山地轨道交通,前往四姑娘山旅游。

蜀道集团都金公司副总工程师罗晋明表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分为高架桥、隧道两种,都江堰至蒲阳段由于位于城市,为减少架设桥梁对城市风貌、城市交通产生影响,决定采用隧道来实现。整个盾构施工段主要位于都江堰城区,分2个区间段进行盾构,全长约8公里,预计将于30个月后完成盾构施工。

全国首条山地轨道

行车最高速度可达120公里/小时

都四项目学习借鉴国外山地轨道交通成熟经验,结合国内CRH动车组技术,采用“轮轨+齿轨+米轨”及第三轨供电设计,限制坡度高达12%,行车最高速度达120公里/小时,是全国首条山地轨道交通项目。

↑山地轨道交通项目视频效果动图

“山地轨道交通最大的特点是,相较于传统轨道交通来说爬坡能力更强,传统铁路爬坡最大只有4%,但山地轨道交通技术成熟后,最大爬坡能力可达48%。”罗晋明说,通过在常规铁路轨道之间增设一条齿轨,机车齿轮与齿条啮合驱动,最大爬坡能力可达48%,是常规铁路爬坡能力的12倍、普通公路的8倍,有效突破山地地形地貌限制。

↑效果图

由于采用米轨,都四项目占地面积仅为传统铁路的70%左右。采用第三轨供电牵引,相较于传统铁路架空接触网的供电方式,避免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驱动能源绿色无污染,属环境友好型交通方式。

都四项目通过做细地勘、优选布线、提高桥隧比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川西地质灾害发育地区对运行线路的影响,较之传统公路运输,有显著的安全可靠和舒适性更高等方面的优势。

或将建设大熊猫生态廊道

提升大熊猫栖息地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都四项目从规划设计阶段就注重减少对环境影响。蜀道集团轨道公司副总经理刘德卫告诉记者,该项目先后开展以大熊猫保护为首的10多项专题研究或专项论证。

↑山地轨道交通项目视频效果动图

比如采取建设大熊猫生态廊道或改造既有公路等举措,增强皮条河两侧大熊猫间的基因交流,提升栖息地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山地轨道交通项目视频效果动图

都四项目作为国内首个山地轨道交通项目,承担着先行先试、示范探索使命。其建成后将在我国交通体系建设中首开山地轨道新制式交通先河,对延伸、补充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

目前

都四项目都江堰至卧龙段

71公里已经全面开工

全面进入地下盾构区间、山岭隧道

和桥梁等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卧龙至四姑娘山段52公里

计划年底开工建设

都江堰至卧龙段力争2025年建成通车

卧龙至四姑娘山段力争2026年建成通车

↑山地轨道交通项目视频效果动图

从都江堰到四姑娘山

沿线一路风景

可观雪山、可rua熊猫

期待建成通车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 | 闫宇恒

综合川观新闻

原标题:《都江堰⇔四姑娘山!全国首条山地轨道开始盾构施工,预计2026年全线建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34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 封面已被BW占领
    • 王毅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
    • 日方宣布日本牛肉输华协定已生效?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道指跌0.54%
    • 现货黄金日内涨幅达1%
    • 俗语,在战斗里受了轻伤,也不离开阵地,比喻一个人工作的认真、勤奋等
    • 成语,常与“ 比上不足”联用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