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方女性绘画的“天花板”,他的一生,处处是传奇

2022-02-08 15: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他是著名的“圣母专业户”,堪称西方女性绘画的“天花板”;

他活成了很多艺术家的“人间理想”,堪称罗马版的“万人迷”;

上帝给了他一张无比完美的脸庞,他画出天使般的优美与圣洁;

他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17岁就被称为“大师”。

他就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

▲现藏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的《少年画像》最终也被认定是拉斐尔的自画像,底部源自18世纪的说明写道:“年少时的自画像”。(图源自《拉斐尔》)

2020年,拉斐尔去世500周年,一场盛大的纪念展在罗马奎里纳尔宫开始预展,门票预售出近7万张。

500年后,我们仍然惊叹于这位大师的艺术之美。他的一生,处处是传奇。

看完这本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专研学者法比奥·斯卡莱蒂写就的收藏级艺术画册,我们发现了拉斐尔成为世界级大师巨匠的奥秘所在。

//古典的理想,富于人性的圣母像

在这部包含了564张高清精图的大画册中,是一位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全部理想。

从初露锋芒、压倒老师的《圣母的婚礼》到沉静安详、优雅别致的《圣塞巴斯蒂安》;从树立了古典准则的圣母群像,到展露画家智慧的《托马索·费德拉·因吉拉米肖像》;从藏着爱情秘密的《芙纳瑞纳》到内涵非凡的《雅典学院》……数百件作品,再现一种画心。

看懂了拉斐尔,也就看懂了文艺复兴。

拉斐尔,《圣塞巴斯蒂安》,约1502年

木板油画及蛋彩画,45.1厘米×36.5厘米

贝加莫,卡拉拉学院,编号314

19世纪曾提出此画是一幅更大作品的局部,

这种说法现已被彻底放弃。

▲图源自《拉斐尔》

法国艺术史家达尼埃尔·阿拉斯在《拉斐尔的异象灵见》里指出,从1508到1520年,也就是拉斐尔绘画技艺达到成熟且日趋完美的一段时间,恰好是那个时代宗教情感最为波澜起伏的年代,最终导致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和罗马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拉斐尔身处其中,画出了一系列“异象灵见”的作品,并不都是柔美的、恬静的,正如他的画作与他的性格有某种同步性一样,这些画作也是那段时间激越的心态、情绪、矛盾和冲突的折射。

作为人文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拉斐尔的作品中无不展现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这也代表了当时文艺复兴运动期间的时代主流——认识人性,深入地理解人存在的价值。

拉斐尔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重塑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艺术世界。拉斐尔尤其擅长对圣母角色的表现。

拉斐尔对于人情、人性的理解得很深,他把关于母亲、亲情熔铸到了画中。将超然的、象征神灵的圣母,塑造成一个真切、有情感的人。当伟大的圣母多了一份人情味,并没有减弱任何神圣性,反而更动人。

▲图源自《拉斐尔》

在众多的圣母主题作品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西斯廷圣母》。五官精致,皮肤白里透红,眼神、表情里充溢而出的温柔与平和,充满慈爱。《西斯廷圣母》充分展现出了圣母的慈爱与亲近,以及那普爱世人的心灵。

▲《拉斐尔》实拍图

拉斐尔将圣经题材注入人性的力量,又将自然形象升华为“完美”典型。他让美从天堂走向了人间,让圣母拥有了人性之美。

//最懂女性唯美之处的画家

这样一部著作让我们看到一位艺术家的细腻——拉斐尔懂人性之美,更懂女性之美。他以圣母画像的创作,描摹女性所独有的唯美。

拉斐尔,《抱独角兽的女子画像》, 1506年

木板转移布面油画,67.7厘米×53.2厘米

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编号371

独角兽是象征贞节的虚幻动物,

但也可作神启方面的解释。

画中有独角兽,让人推测这是成婚时的肖像。

▲图源自《拉斐尔》

从《抱独角兽的女子画像》到《美丽女园丁》,从两幅著名的无名氏肖像到《披纱巾的少女》及《面包商之女》……

拉斐尔的女性绘画作品,线条流畅,色彩分明,如梦似幻,表现出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优雅姿态、窈窕身材,富有形体美。

同时,拉斐尔更强调女性美的内外气质。面容姣好的女人,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始终是短暂的;而代表圣洁慈爱的圣母,带给人的美感要比视觉冲击更动人。

拉斐尔的圣母画在构图上总有一种几何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画面有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拉斐尔以象征柔美的圣母形象,刻画女性的美和优雅。揉合了人性美感的圣母形象,表现着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如今众多国家在舞蹈演员的选拔时,依然遵循着拉斐尔所奠定的基本审美标准:长颈、巴掌脸、头身比例。

拉斐尔的圣母系列作品,是美术史上塑造女性美的经典杰作,堪称西方女性绘画的“天花板”。直到500年后的今天,欧洲人还用“像拉斐尔的圣母无瑕美丽”来赞美女性。

//综合型艺术天才,重新制定艺术法则

基于跨越时空的专业研究,《拉斐尔》还原了拉斐尔艺术生涯的成长与锐变、继承与创新,以及一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

拉斐尔(推测),《绅士肖像》

1503—1504年

木板油画,54.6厘米×44.5厘米

瓦杜兹,列支敦士登博物馆,编号36

此画在20世纪中期备受好评,

尽管有人认为是赝品,

而且脸部也有去除色层的痕迹。

▲图源自《拉斐尔》

拉斐尔(推测),《男子肖像》

约1502年

木板油画,45厘米×31厘米

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编号397

这幅画来自阿尔多布兰迪尼家族在罗马的收藏,

过去曾被归为佩鲁吉诺所作,

或被认为是他的自画像。

正面构图,北方成分,

这都是拉斐尔早期所作肖像中常见的元素。

▲图源自《拉斐尔》

拉斐尔(存疑),《佩鲁吉诺肖像》

1504年

木板油画及蛋彩画,51厘米×37厘米

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编号1890,n.1482

此画被记录于美第奇家族1704年的收藏中,

画的几乎可以肯定是佩鲁吉诺。

他在其他肖像或自画像中也是这脸形,

据此可判断。

▲图源自《拉斐尔》

拉斐尔少年成名,25岁那年被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邀请到罗马,绘制梵蒂冈宫殿的壁画。教皇对年轻有为的拉斐尔欣赏有加,被授予“教会首席画家”的称号。后来,拉斐尔在罗马引来万人崇拜。

盛名之下无虚士,拉斐尔画艺的精湛,得益于对众多前代艺术大师画风与技法精髓的学习与吸收——

在遗作《基督显圣》中,他模仿弗朗切斯卡的光影运用,将其发展为更为绚烂的“舞台光”,强烈的冷暖光影对比令人目眩神迷;

在一系列的圣母画像中,他模仿达芬奇的经典三角构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极致和谐,让画中处于运动的人物,具有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使构图在线条的呼应中始终完美;

在一些人物画中,他笔下人物的形体,有米开朗基罗的动态和坚实感,又增加了现实与想象的意味,创造出理想化的永恒之美。

作为综合型的艺术天才,拉斐尔就如同不知疲倦的黑洞,捕捉一切能可见光,兼收并蓄。

最终,拉斐尔重新定义了何为“完美”的形象,实现了艺术表达方式的绝对创新。

▲《拉斐尔》实拍图

拉斐尔的绘画手法,对后代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圣彼得的解放》中的明暗处理,影响了巴洛克艺术。艺术家卡拉瓦乔频繁将这种处理方式运用于自己的画作中;《基督显圣》中的冷色调处理,影响了西班牙文艺复兴的艺术;拉斐尔的“古典主义”典范,直接影响了17世纪法国的学院派,成就了“新古典主义”浪潮……

高贵、优雅与柔美,是拉斐尔留给世界的艺术遗产。拉斐尔的墓碑上,铭刻着这样一段话:在他生前,大自然感到了败北的恐惧,而当他一旦溘然长逝,大自然又唯恐他死去。

当经典得到重现,艺术可以不死。今天,我们以这本重工巨著,致敬这位拥有着惊艳艺术与人生的艺术家。

《拉斐尔》

[意] 法比奥·斯卡莱蒂 著

王烈 译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定价:498.00元

出版时间:2021年6月纪实影社画廊

原标题:《西方女性绘画的“天花板”,他的一生,处处是传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