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8000人小区封控,居委会8人“娘子军”守护居民安康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2022-05-21 21:5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5月21日18:30,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拨通倪晓倩电话的时候,她刚给社区里的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开完一场会议。

倪晓倩(右一)与楼组长合影。 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目前,上海正在复工复产,我们的志愿者团队也都陆续收到了5月23日起要复工的消息,接下来我们考虑安排下一步如何做好防疫和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倪晓倩是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党总支书记,1981年出生的她,进入社区工作已经5年多,此前她在一家国企从事管理工作,还被公司派往海外交流学习。

“那段国企管理的经验,让我学到了如何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办成一件事,我也把这种经验用到了这次的社区抗疫过程中来。”倪晓倩说。

象源丽都居民区下辖象源丽都、绿洲湖畔花园2个小区,住户达到8000多人。在此次疫情封控期间,居民区8名工作人员,在倪晓倩的带领下组织成立一支支志愿者团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他们服务好社区居民,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7支逐渐扩展到10支,解决了居民从防疫、物资、就医、配药、心理等多方面需求。

象源丽都居民区志愿者团队合影。

8个娘子军,应对8000多名居民

倪晓倩告诉澎湃新闻记者,3月4日开始,象源丽都陆续受疫情影响开始封楼,居委会唯一的男同志,因在封控期间长期夜班值守雨中奋战,导致腰椎受伤被迫回家休养。

“那时候,我们就剩下8个娘子军,要应对社区里面的8000多名居民。”倪晓倩回忆,3月中旬开始,她就带领着平均年龄34岁的清一色“娘子军”吃住都在居委会,与380余名志愿者一道,守护社区居民的安康。

核酸检测、物资配送、门岗把关、阳楼消杀、为老服务……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冲向哪里,哪里有缺口,他们就补哪里。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倪晓倩悄悄学会了骑助动车,负责帮居民搬运物资。

小区封控管理以后,倪晓倩每天最多只能睡4、5小时,因工作太过劳累、睡眠不足,她还得过一次神经性皮炎,“一直不敢吃过敏药,担心药物带来嗜睡副作用,怕耽误工作。”倪晓倩说。

随着社区防控任务逐步加重,各种各样的矛盾困难连续出现,倪晓倩意识到,仅靠8个社区工作人员,根本无法打赢这场硬仗。

倪晓倩发挥她曾经在国企的管理经验,最先成立了“红、金、黄、绿、青、蓝、紫”七彩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扛起象源丽都居民区“防疫大旗”。

“这些志愿者分别担任不同的工作,针对性地解决分配物资、点位维持、配送快递、代配药品、治安巡逻等难题,他们中大多是党员。”倪晓倩说,随着疫情封控时间的延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很多居民暴露出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又增加了志愿者队伍,从居民中招募心理咨询师等,解答居民心理方面的疑问,队伍从最初的7支扩大到了10支。

志愿者团队解决了居民不少需求。拿配药来说,象源丽都居民区党总支与志愿者代配药组,多次召开红色议事厅会议,逐渐理顺、优化配药流程,形成配药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大大提升配药效率。配药组也逐渐从最初的4人,扩展到现在15人,大大解决了封控居民的燃眉之急。

社区志愿者代配药团队。

搭建社区里的“互联网微信诊室”

扫楼,也是8人社区管理团队经常做的一件事。

倪晓倩说:“在走访楼栋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有医疗背景的志愿者不在少数,而有问诊求医需求的居民也不在少数,能不能建立一个问题清单、需求清单,搭建互联网问诊平台?”

经过与志愿者们的反复商议,倪晓倩决定将社区内近70名有医护资质的志愿者凝聚起来,开通一个“互联网微信诊室”。由楼组长或患者居民发布求助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志愿者群,医师进行线上预判诊疗,给出就医建议。

自“互联网微信诊室”开通以来,社区居民的问诊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紧急的医疗需求,如突发骨折或急性胆囊炎等,视患者伤势进行判断,轻者当场诊治,不便诊疗的则及时通知居委会协助转运至医院;二是针对一些慢性病和处于康复期的患者,主要给予一些用药建议,从生理心理上进行康复专业指导。

从3月至今,倪晓倩算起来已经差不多2个月没有回家了。谈及孩子和老公,她笑着说:“这一个多月,父女俩的感情升温,爸爸的鸡血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进一步,这是我缺位一个多月来觉得最欣慰的事情。”

而谈及父母,她坦言:“不敢跟父母视频,怕自己忍不住会哭,让他们担心。”

作为社区的“大家长”、社区工作者团队的“主心骨”,倪晓倩一刻不敢放松,尽管当前上海的疫情形势逐步向好,她每日仍扑在社区防疫中,思考未来。

“明天(5月22日),我们社区又要进行一次全员筛查,我们还在忙碌着做准备。5月23日之后,我们的志愿者们又要陆续复工了,居民出门配药购物也方便起来了,我也想着能不能将志愿者服务延续到5月底,在不影响大家复工的前提下,商量着尽可能地为社区里有困难的居民提供一些服务,在后疫情时代让志愿者成为社区力量的储备军。”这是最近倪晓倩思考最多的一件事。

    责任编辑:韩晓蓉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