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盛夏的告别|顺昌路上的萨克斯声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2022-08-06 07:2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市黄浦区顺昌路江西饭店的二楼住着房东王礼珊与她的姐姐。老宅虽小,却承载着一家三代人的记忆。随着上海旧改收官,即将搬离顺昌路的王礼珊对这里的生活充满不舍。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李菁 编辑 彭友琦(03:38)
【编者按】

聚散离合终有时。

2022年盛夏,上海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收官,越来越多藏在市井烟火中的古老街区,与世人暂时道别。

顺昌路、永年路、梦花街……它们从旧时光走来,承载乡愁与遥远的记忆;它们也在不断追赶时代脚步,以改造提升实现城市更新。

风华不再,旧梦重拾。即日起,澎湃新闻推出“盛夏的告别”系列,记录老街坊、小弄堂和沿街商铺搬迁前最后的夏天。

老城厢或以新面貌归来,烟火人家将各奔东西。有限的相聚时光,赋予离别应有的仪式。

江西饭店二楼,便是王礼珊的家。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摄

走在顺昌路上,常常可以听见悠扬的萨克斯声。

循声而去,穿过网红“苍蝇馆子”——江西饭店店面与后厨的间隙,走上狭窄的台阶,便来到了声音的主人家。

声音的主人叫王礼珊,今年68岁,她也是江西饭店的房东。上个世纪,王礼珊的祖父母从湖北来沪后扎下根来,生儿育女。自那时起,一家人就住在顺昌路的这栋楼里。

王礼珊在家中吹萨克斯。

“走不出去”的姐妹

早年,祖父母在一楼开着百货商店,王礼珊记事以后,百货商店因为公私合营而关张,一楼的房间转而用于居住。

王礼珊的父亲是中学语文教师,母亲在企业工作,俩人养育了六个孩子。王礼珊排老五,她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小时候,一大家人住着两层楼和亭子间,“那时候算拥挤的”。

后来,哥哥们搬出去租房子住,弟弟也去了南京发展。父母先是搬去哥哥在闵行买的房子,老房只剩下王礼珊和姐姐;再后来,哥哥卖掉闵行的房子,置换成了儿子的婚房,王礼珊的父母又搬回老房,直至去世。

在家中窗户旁,可以看见顺昌路的街景。

老房经历了近百年的人事变迁,然而,王礼珊和姐姐却“走不出去”。

姐姐比王礼珊大十岁,在三岁时,因发高烧服用过量药物,大脑永久性损伤,变成残疾,终生只能依靠别人照顾。

早些年,王礼珊和父母一起搭手照顾姐姐,父母年纪大了以后,照顾姐姐的担子就落到了王礼珊一个人肩上。

“姐姐穿衣服不知道正的反的,洗澡也不会的,然后她现在牙齿一点也没有了,她也不能装,因为装牙齿需要配合,哪里痛她也不会讲。”王礼珊说。

平日里,姐姐需要专人细致的照料。“(姐姐)不像我们懂得哪里不舒服,她讲不来的,要我们观察到她有点不舒服了,再去看病。”王礼珊告诉记者,“基本上我照顾姐姐就不能出门,几十年到现在,养成了习惯,出门反而感觉好像有负担一样。”

14年的租客

为了维持生活、照顾姐姐,一楼的门面房被租了出去。江西饭店是最久的租客,从2008年在楼下营业至今。租金不算多,每年稍微加一点,但是是家庭重要收入之一,也弥补了姐姐就医和日常的花销。

饭店开在楼下,还有一个好处是“不用开火了”。

“我们都是像自己人一样的,我们不烧就从楼下盛一点来吃。”王礼珊说,“我们跟他们口味差不多。他们是吃辣的,我们湖北人也吃辣的。”

王礼珊父母年轻时和王礼珊哥哥、姐姐的照片。

王礼珊年轻时在闵行区的一家发电厂工作,因为是特种行业,45岁便提前退休了。如今独身的她也曾有过一段婚姻,当时还在闵行安了家。但是,因需要回顺昌路照顾姐姐,她与丈夫长期分居,最终分手。那时,他们的儿子十来岁。

之后,王礼珊也没想过再找个伴儿。“习惯了,因为我也是每天忙忙碌碌,不是很寂寞的,要照顾我姐姐咯,还烧烧(饭)咯,吹吹萨克斯咯,好像生活过得还蛮快的。我们楼下开饭店蛮热闹的,如果搬了新房子可能就不一样了,肯定要寂寞了。”

顺昌路上的热闹让她觉得,就算一个人也不感觉很冷清。

对于自己因照顾姐姐而被支配了的生活,王礼珊早已淡然处之。开始时,她也曾觉得,照顾姐姐这件事,“好像把我的生活打乱了”。而后来,她慢慢接受了这件事,“走到轨道里面就习惯了”,虽然“开心是谈不上开心”,但至少每天的心境都很平和。

烟火气中的日常生活

王礼珊的房间不过十平方米左右,干净而整齐、没有多余的杂物。墙壁上挂着一张书法作品、父母年轻时与哥哥及尚在襁褓中的姐姐的一张老照片贴在其中;父母金婚时的纪念照也挂在一旁。

王礼珊父母金婚纪念照。

如今,王礼珊的儿子38岁,儿子儿媳都是医生,安家在徐汇,有两个女儿。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汹涌时,顺昌路算是重灾区,那时王礼珊和姐姐正巧住在儿子家中,平稳地度过了两个月的封闭期。

“我觉得我其实比较喜欢老房子。”王礼珊坦言,顺昌路的烟火气,并不会让她觉得吵闹。

王礼珊在家中。

平日里,楼下的江西饭店几乎24小时忙不停歇,“因为他们做夜宵,早晨还要进菜理菜,房间也要打扫卫生,这样是不停的。”

“我就喜欢他们做生意。如果一到春节哦,他们回家了,我就有一种负担了。上面下面都关掉,就感觉有点害怕了。”说到这里,她呵呵地笑,“就这种想法,最好他们不要回家了。”

此外,邻里关系也让王礼珊感到安心。“我们(邻居)都蛮好的,在这里有感情的,几十年下来了,基本上平时我门开了就下去了,不会考虑到有生人来拿东西。”在顺昌路,王礼珊几乎过着“夜不闭户”般的生活。

随着上海市最后一个成片旧改项目——建国东路68街坊及67街坊东块的正式生效,顺昌路上的住户和店铺已在陆续搬离中,王礼珊也不例外。

澎湃新闻记者探访当日,王礼珊正和朋友一起打包家中物品,因为近日前来拜访的人很多、搬家也杂乱,便带姐姐去了哥哥家中暂住。

王礼珊与朋友在打包家中物品。

王礼珊有些担心搬家后的生活,街坊邻居不再熟识,家门口不再升腾着热闹的烟火气,家庭收入也少了饭店房租这一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她也有了初步的安排。准备先带姐姐去儿子家住下,等到征收款到位之后,在儿子家附近买一个小房子,方便互相照应。

花甲之年,自学萨克斯

2016年,母亲去世后,之前从未接触过乐器的王礼珊开始学习吹萨克斯,唯一的学习渠道是在手机上看视频。六年多过去了,如今不少曲子她都能信手拈来。顺昌路上人来人往,总有行人被这优美的旋律所吸引。王礼珊却坦言,自己没有音乐基础,之前没有接触过乐器,年轻时唱歌都常不在调上。

她托朋友买了三把萨克斯——高音萨克斯、中音萨克斯、低音萨克斯。

照顾姐姐之余,闲来无事时,她便吹上一曲。《送别》《梁祝》等都是她所喜欢的乐曲。“喜欢吹比较有感情的旋律,带一点伤感的,轻快的声音吹得少。”

为什么会选择萨克斯而不是其他的乐器呢?“感觉好像现在年纪大的都在学萨克斯什么的,我也就学了,萨克斯公园里都在吹。”她说。

但王礼珊却从没在公园里吹过萨克斯。她总是站在十平米的房间里,将萨克斯挂在胸前,把U盘插进音响,打开配乐,面朝窗户吹起悠扬的曲调,给业已饱和的顺昌路增添进一抹淡淡的哀愁。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