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抚闹脾气的肠道,从饮食上改善这3类肠易激综合症

2022-08-10 14: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每天好心情,常保胃肠健康!——张璐说胃肠

  肠易激综合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它是一种功能性的疾病,虽然这个病不会让我们致命,但是它伴随着反复性的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及排便习惯改变等,让我们十分困扰,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作息、日常工作,还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加大了我们的心理压力与负担。

  肠易激综合征的常见因素

  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生目前认为是肠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是本病发生的基础。在这个的基础上,加上食品、药物、精神方面的刺激而引起发病。

  常见的因素——精神因素

  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症状加重都与我们的情绪是有很大关系的,情绪的改变(如:紧张、焦虑、抑郁等表现,)会影响我们的自主神经功能,导致我们的结肠运动及分泌功能失调。此患者大多数是那种会留心细小事物,责任感比较强,会自寻烦恼,性格内向的一般占大多数。

  常见的因素——饮食因素

  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生也与我们饮食不当或者是饮食习惯的改变有关系,比如我们饮食上不注意,吃了生的、冷的、辛辣刺激的等等。以肠易激综合症便秘者为例,如果此类患者多食用高纤维饮食,结肠运动活力、症状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常见因素——感染因素

  肠易激综合症这个病虽然不属于感染性的一个疾病,但是此病患者在肠道感染后(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就容易诱发肠道功能紊乱。

  常见因素——遗传因素

  肠易激综合症可能与遗传有关。原因是在同一家族、家庭中很有可能有多个人患病,有很多患者可能是从童年开始出现这个情况,有的则是从青春期开始出现。

  常见的因素——其他因素

  肠易激症状的发生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类癌、糖尿病等疾病有关,不仅如此,我们服用泻药、灌肠等这些都是容易让我们诱发此病。

  肠易激综合症一般可区分成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3 种类型。此类患者的症状因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也不是很规则,大致的症状为:腹胀、胀气、反复腹泻、消化不良等。肠易激综合症腹泻型与便秘型病患比例差不多,便秘型的患者一般是不会察觉到自己得了这个病。

  肠易激综合症我们从饮食开始改善

  一、腹泻型:每日排便的次数经常大于3次。大便的形态一般多为松散状或水泻状。

  改善方法:我们平时多吃一些水溶性的食物,多补充水分,(让大便在肠内停留时间久一点)增加我们的排便量。平时要避免吃易产气的食物或乳制品、油腻的食物,以防止腹泻的加重(原因是脂肪摄取的太多会减缓我们胃的排空,从而影响吸收,就容易引起腹胀、腹泻)。

  二、便秘型:排便的次数每周经常小于3次,大便的形态一般多为坚硬或颗粒状。(注意:可能会有突如其来的腹痛、想排便,但是没办法顺利排出大便。)

  改善方法:多喝水、摄取高纤维质的食物,也可以吃些乳酸菌,帮助肠道的蠕动以及肠内好菌的增加。(注意:高纤维食物虽然可能对我们便秘有所帮助,但也可能会加重我们腹胀不适,因此建议对于饮食中高纤维质食物的量慢慢增加看是不是有改善。)

  三、混合型:腹泻与便秘的情况交替发生。

  改善方法:建议此类患者要规律作息、多运动、调节好心情,寻找可以让我们舒缓压力的方法。可以稍微多吃一些些富含维生素B群的食物,会让我们焦虑的情绪缓和许多,我们的自律神经也会更为平衡。

  3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症都要注意

  ●饮食上我们要做到定食定量:这样会让我们的肠胃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节奏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一个规律的消化、排便习惯。

  ●要注意饮食的成分:如果已经知道自己对某些食物会产生不舒服的情况,就不要再食用了。比如:乳糖不耐症的朋友,就要避免摄取乳糖了。

  ●日常生活中药避免刺激肠胃的饮食:像一些含有人工的甜味剂、咖啡因(比如:咖啡、茶叶)、酒、烟、辛辣食物及油腻的食物。

  ●要养成一个规律运动的好习惯:我们做到每天运动三十分钟,每周做三次。这样不仅有助于舒缓我们的压力也能让我们的肠道恢复正常的蠕动。

  ★避免加重症状、诱发疾病的食物清单

  1.忌食辛辣、麻辣、高脂肪、重香料的食物

  2.要注意高膳食纤维素的食物,这类食物可能对便秘有效,但是对腹痛、腹泻可能不是很友好。

  3.此类患者可以去医院做一下食物的不耐受检测。一旦确定食物过敏原,我们就应该不吃这些含有该过敏原成分的食物。

  4.低碳水化合物包括含果糖类的:芒果、蜂蜜、西瓜、苹果等;果聚糖类:芦笋、黄豆、蒜、卷心菜、韭菜、洋葱等;乳糖类:生奶酪乳制品;半乳糖寡糖:鹰嘴豆、开心果、扁豆等。这类食物不仅很难在小肠吸收,并且还在结直肠中容易被发酵产气,从而会引起我们腹痛、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因此要禁食。

  我是张璐医生,专注于胃肠疾病防治,关注我,不定期分享更多肠胃科普知识!有问题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或私发信息给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全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