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拾“对生命的慈爱” | 《朱鹮的遗言》

2022-09-28 19: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4月底,我们在豆瓣网组织了两次线上读书活动,编辑常剑心与豆瓣网友一起共读了《朱鹮的遗言》这本书。

Nipponia nippon,朱鹮的学名象征着日本。这种美丽的鸟,曾经遍布日本全境。但是到1930年代,只有新潟县的佐渡观测到了它们的踪迹。当地爱鸟人士为保护最后的朱鹮不遗余力……

《朱鹮的遗言》讲述了日本的爱鸟人士保护珍稀鸟类朱鹮的感人故事,探讨了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一永恒的命题,它在日本首次出版是1998年,当时获得了日本最重要的非虚构文学奖大宅壮一奖,此后多次再版。2019年翻译引进后,获2020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称号。

在这两次共读活动中,我们着重讨论了这样两个主题:

1.朱鹮对日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佐渡人为什么那么爱朱鹮?

2.为什么要保护朱鹮?更广义地说,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今天,与大家分享共读活动的精彩内容——

《朱鹮的遗言》

(日)小林照幸 著 王新 译

重拾“对生命的慈爱”

——与编辑共读《朱鹮的遗言》

4月25日 主题讨论 1

朱鹮对日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佐渡人为什么那么爱朱鹮?

【提问】

老师,您好,可以推荐几本跟濒危物种保护相关的书籍吗?谢谢!

by 樱桃花发满晴柯

常:晚上好~关于濒危物种保护的书,首先推荐译文纪实系列的《大灭绝时代》和《最后的熊猫》。《大灭绝时代》荣获普利策奖,作者科尔伯特的新书《白色天空下》(暂译名)也将由我社出版,延续她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

另外,推荐大家关注深圳的“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这个奖项2020年成立,《朱鹮的遗言》获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的那年,正好“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举办第一届,《朱鹮》有幸获得了该奖的十大评委推荐。由于这个因缘,我关注到这个奖项。坪山有非常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又在热爱读书的深圳,这个奖项非常有意思,每年会推选100本与自然有关的好书,再从中选出30本入围、10本评委推荐,等等。

ps:我的购物车里躺着两本法利・莫厄特的书,《鲸之殇》和《与狼共舞》。

【提问】

文中高野说“我小时候那会儿,朱鹮不是什么稀奇的鸟,就像是身边的朋友,熟悉得很。现在成了特别天然纪念物,出息了。”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觉得一些动植物特别常见,但是现在也很少见到了。

by 哈姆雷特怕做梦

常:我是在城里长大的,和生活在佐渡乡间的人们体验反而相反。小时候常见的鸟类大概只有麻雀吧,近几年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小鸟了,比如喜鹊、戴胜、斑鸠。出版园区后面有条小河,经常能见到白鹭悠闲地飞过。上海崇明的东滩候鸟保护区是很有名的观鸟地。虽然我没去观过鸟,但悄悄关注了“上海野鸟会”的公众号,他们经常汇总信息,告诉大家最近在上海出现了哪些鸟儿。大家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城市有没有类似的组织。

白鹭、戴胜、斑鸠

【提问】

我们该怎么保护朱鹮呢?要想保护朱鹮人工干预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干预得太过,会不会反而破坏了生物链和环境?

by 电子羊牧羊人

常:这个问题其实在本书的后半段会逐渐揭晓。日本为了保护朱鹮做了各种尝试,结果是失败的(从书名就能看出,不能算剧透吧:p)。1981年,中国发现了朱鹮之后,吸取了不少日本的经验,避免了一些错误的保护方法。我觉得具体的我们可以留到下一次来讨论。至于破坏生态链,我认为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佐渡朱鹮的数量早已远远低于鼎盛时期的水平,哪怕到现在也算不上是多的。书中也提到,保护朱鹮需要减少农药的使用、扩大禁猎区,直接受到破坏的,是人类的利益。

【读者笔记】

自1981年中国科学家在陕西汉中市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种群以来,至2014年,中国朱鹮种群数量增至2000多只,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500多只,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来源自百度百科

从1993年至2003年,在中国陕西、北京等地共建立了十三个朱鹮保护地,总面积达四千二百三十公顷,此外为了扩大种群,北京动物园还积极开展朱鹮人工繁殖的研究,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繁殖朱鹮的科研机构。中方多年多次赠送朱鹮给JP。

1953年和1959年鸟类学家曾在中国甘肃武都、康县采到过朱鹮标本。在1981年以前,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是在1964年。而后,在1964~1981年这十几年间,再也没人见过朱鹮的踪迹。从1978年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们组成考察队,调查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地区,跨越九个省区,行程5万多千米。终于在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刘荫增在陕西省八里关乡大店村姚家沟的山林中发现两个朱鹮的营巢地、七只朱鹮,其中四只成鹮、三只幼鹮。当时,这两对朱鹮都忙于哺育幼雏,这说明它们都是有繁殖能力的个体。正当鸟类学家们专心观察这两个稀世珍禽的家庭时,一只幼鸟从巢里掉了出来。幼鸟落到地面后,鸟类学家们立刻把它拣回,火速运到北京动物园。经过鉴定,这是一只雄性的小朱鹮,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被收入了北师大版的四年级下期成为课文。

by 樱桃花发满晴柯

常:这只掉出巢的小家伙是“华华”,也会在《朱鹮的遗言》里登场,可以期待一下XD

主题讨论 2

为什么要保护朱鹮?

更广义地说,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读者笔记】

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有过跟春雄一样的经历,曾经对观察野生动物产生过兴趣,并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做过哪些努力?

看到书里人们捕食朱鹮的缘由,就不禁想到人们以前总是捕杀普通鸟类,其实很多鸟类对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就连人类经常嗤之以鼻的食腐动物秃鹫,对消灭地球上的寄生虫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孔雀因为漂亮的羽毛成了人工饲养的动物而未遭遇濒危,感觉有些许讽刺。

by 樱桃花发满晴柯

常:顺便一提。人工繁殖非常成功的是蓝孔雀,另有一种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比熊猫更少。读者@荔枝 提到的云南楚雄就是绿孔雀在中国最大的栖息地。

绿孔雀

【读者笔记】

晚上又回顾一下,有了新的感悟。

这一章围绕着一个背景——日本国力逐渐强盛,经济与工业之间的发展带来的钢铁洪流裹挟着大时代下政府无法顾及脆弱美丽的朱鹮,因为经济创收与工业发展似乎显得更为重要。政府只给予了口头上的支持与宣传,真正切实到位的保护经费都有春雄个人出资。聚光灯下的朱鹮上又一次被忽视了,这一章的朱鹮也让我进而联想到,像是有人认为如今的科技成果实际上没有落实到老人身上,老人在处处遍布二维码电子支付的时代步履维艰,他们是被时代遗留抛弃的人。这一认识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保护朱鹮的意义,正如我们应该不让老人被信息化时代所抛弃一样,“为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都不应该成为放弃朱鹮的生命的理由。

by 山橘月

常: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对地球的人为改造,是许多国家都曾走过或正在走的路,也是一条难以避免的路。大部分国家只有在经济发展之后,才有余力转头关注环境问题。洋县为保护朱鹮放弃了很多眼前的经济利益,这是需要国家的引导和支持的。如今的佐渡和洋县一样,在保护朱鹮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好的自然环境,把无污染作为农作物的卖点,希望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很令人期待的改变。

【读者笔记】

小林照幸《朱鹮的遗言》52% - Day5

(5) 勠力同心

捐助保护朱鹮的行动打动了我,因为不仅显示捐款还要标注来源,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把得来的零花钱或者省下的车费捐出来,比起问父母要钱捐款有意义得多。自己有付出,也不盲目攀比捐款数额,这是国内时不时让学生捐款可以借鉴的方式,不要把捐款的责任转嫁给家长。

因朱鹮而兴起了旅游热,毫不相关的产品、商店都冠以“朱鹮”的名字,让人啼笑皆非,有没有问过朱鹮同不同意?能让朱鹮打招牌的,至少是朱鹮的衍生品吧。这种推广旅游的方式似乎似曾相识,旅游业发展之初似乎赋予不了太多文化内涵,获得经济实惠是更重要的。

因为朱鹮数量濒危,人工饲养是不是就是必然?抹杀掉它们野生的天性。如果野外的朱鹮受伤,兽医医治它,康复后放生,是我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从巢中抓捕幼鸟进行工人饲养进而繁殖,读起来有种竭泽而渔的感觉。顺应自然规律,珍惜它但不苛求,如果灭绝也是天命难违。保护一个物种,要它的生命形式,也要它的天性,难道可以说动物园里的一副副皮囊和野生的一样吗?所以我喜欢逛动物园,接受不了它们的生存形态。

by ᴰᴼᴿᴼᵀᴴУ

常:通过朱鹮促进旅游业,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增加当地人的收入,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双赢。朱鹮成为当地的名片,为当地人带来了利益,也就会有更多人关心自己的这位动物邻居。(当然,怎么把握这个度是需要当地政府好好思考的。)铜臭味的加入固然是令人有些无奈的,但毕竟春雄那样的人太少啦。我们需要一些肉眼可见的益处去督促普通人关注环境问题。不过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往往是不兼容的,这是一直以来令环保人士头疼的问题。

【读者笔记】

4.25 Day5 戮力同心

朱鹮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但是数量下降到仅有个位数想要恢复显然不容易。在相继成为国际保护鸟、新潟县县鸟后,朱鹮又获得了新家—佐渡朱鹮保护中心,政府主要负责人决定捕捉幼鸟以进行人工增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下面这一段不知道是讽刺多些还是心酸多些:

游客的增加带动了旅游商品的销售。国际保护鸟朱鹮正逐渐成为佐渡的代名词,被冠以“朱鹮”名字的旅游商品层出不穷。有“朱鹮”牌的当地酒,印上朱鹮图案的馒头,朱鹮羊羹,还有朱鹮造型的土铃铛、钥匙扣、摆件、木雕等。与自然界中朱鹮的命运截然相反,土特产商店里的“朱鹮”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连生鲜食品店里,咸乌贼的瓶盖上、鱼糕的标签上都印有朱鹮的画或剪影,甚至出现了“朱鹮酱油”。

另外,通过宣传激起大家的保护意识也很重要,日本各界关注和捐款捐物、加强保护无疑对朱鹮数量恢复很关键,希望我国的珍稀动物保护也能加强宣传,特别是对于知名度不高的那一些。

by 声

via:news.cgtn.com

常:保护动物学中有一个“旗舰种”的概念,比如我们的大熊猫,又比如佐渡的朱鹮。它们相当于是形象代言人,吸引公众关注,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在保护旗舰种的过程中,当地的环境越来越好,也会照拂其他小动物。这就是旗舰种的作用。以貌取人是人之常情嘛,不得不承认大熊猫的软萌和朱鹮的美貌很有吸引力……这也算是动保人的智慧吧。

【读者笔记】

04. 25 - 读完

并不算是完美的一本纪实文学,其中小说美化的成分不少,但是故事实在是太扣人心弦了,在我心中当之无愧的满分。看的时候全程都是“干着急”的心态。很多部分极其动人,如整个片区只剩它一个,独自生活了六年的小能,年复一年地徘徊在林区想要找一个同伴,最终被抓捕后,只和小金相处不到一年就离世。再如日本最后的那五只朱鹮被抓捕时,最后一只小青为了逃离人类宁可不吃东西,跛着腿瘦的需要用喙来支撑自己的身体,却在被抓捕时凌空跃起五米撕扯抓捕网,我:T-T。

朱鹮怎么会消失呢?当然是被人类作死的,无论是以前肆意地捕杀,还是之后自以为是地“抓捕人工繁殖”,都让这种温和的甚至亲人的鸟类变得极端敏感,在培育基地基本很快就郁郁而终了。人工培育基地捕捉了十几只朱鹮,但除了小金,其他都是骤然死去。小能独自徘徊在森林上空生活了六年,没有同伴,它极其强大又敏锐,却在被捕的头一年就突然而亡。不仅小能,阿福等都是如此,我是认可春雄的说法的,对于这些在有着极其规律野外生活习惯的生灵而言,将其抓到培育基地失去自由与伙伴,确实很多是根本无法适应的。感想就是,真讨厌自大的人类,包括我自己。

by 春风小河水

via:news.cgtn.com

常:我觉得《朱鹮的遗言》的写法更像中国以前的“报告文学”,运用了比较多的文学性的写作手法。尽管如此,作者实际采访了关键人物,阅读了相关者的笔记,所以哪怕是文学性的描写也并非杜撰,而是有根据的。纪实文学的虚构与非虚构的边界一直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有趣话题。

当时的日本对于保护朱鹮可以说是毫无经验,他们甚至不怎么了解这种鸟,所以保护措施都是不断试错,也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只能说幸运的是,中国还有朱鹮,这些试错为中国的保护者提供了经验,总算还有意义。

2022.4.30

【提问】

老师你好!从目前的阅读中我大概了解到日本对于朱鹮的保护的大致方向应该是人工养殖加动物园模式,但最终失败了。而我国也曾经历过朱鹮濒危的时期,经过动保人士的努力,目前数量已经十分可观。不知道我国对于朱鹮保护是什么样的政策呢?

by 山橘月

常:关于这个问题,《朱鹮的遗言》P298页提到一点~中国的“两条腿走路”给春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谓‘两条腿’,是指自然繁育和人工增殖。”洋县发现朱鹮之后,也有人提出全部捕获,但吸取了日本失败的经验,在对洋县的自然环境做了调查之后,最后决定以自然增殖为主,人类主要采取观察和守护的立场,对于受伤的、有生存困难的朱鹮才会进行人工干预。可以说这个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via:www3.nhk.or.jp

常: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猜测。从书中的描述来看,佐渡仅存的朱鹮繁殖能力似乎都不太强,甚至有突然死亡的情况。或许佐渡当时农田中使用的农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朱鹮的健康。当时没有足够深入的研究,又或者是缺乏相应的研究手段,虽然书中对此也有一些猜测,但并没有下定论。而洋县当时的农耕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农药的使用还没有那么广泛,山林的自然状况也更好,这是朱鹮在中国重生的重要基础。(如果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欢迎了解洋县的读者朋友补充~)

via:www.prokerala.com

读者

我也一直有这方面的猜测!或许书中本土朱鹮在日本的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在正文中政府始终没有进行对于佐渡生态环境以及农耕方式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在洋县发现朱鹮后,政府调查人员发现“洋县虽说未对外国人开放,但森林采伐、水田改旱田等威胁朱鹮栖息环境的现象大量存在。”政府立即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首先,将两块朱鹮的主要繁殖地设定为特别保护区,区内禁止狩猎、采伐及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或许正是洋县从根本上改善了朱鹮生存的生态,使它们远离农药以及旅游开发的纷扰,所以洋县的朱鹮生命力也更强,而佐渡的朱鹮由于农药在农田中的大量残留以及人类的频繁干预,族群的生存环境变得更为脆弱,从而导致朱鹮的生命力也更为脆弱,所以接二两三的死亡。

常:《朱鹮的遗言》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日本政府初期的不够重视、后期的一意孤行的无奈和责备之情。我国在发现朱鹮之后,政府参与度非常高,这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区别。不过现在的7000只朱鹮都是从7只朱鹮中繁衍出来的,还是非常脆弱的。为了增加种群的多样性,扩大朱鹮的生活区域非常有必要,这也是我国赠送、出借朱鹮给日本、韩国的原因之一。希望有一天,朱鹮的分布地能回到曾经的盛况,我们能在西伯利亚、中国台湾再次见到朱鹮……

via:www.shutterstock.com

读者

看完这本书我也对朱鹮这种美丽而通人性的鸟十分向往,希望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见他们在空中齐舞的身影:-)希望将来有一天疫情局势没有这么严峻的时候可以去见一见它们,一想到这是之前许多中日两国的鸟类保护者付出无数心血与努力才换来它们在空中盘旋的身姿,就会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也应该继承保护它们的使命!

常:希望有一天去洋县和佐渡看看。上海野生动物园有朱鹮岛,官网上公开的照片不怎么“仙”,非常日常……不是繁殖期黑黢黢的朱鹮夫妇带小雏鸟,就是蓬蓬的爆炸头造型XD

【读者笔记】

4月25日阅读,五 勠力同心

01

全国几乎都知晓了朱鹮被指定为国际保护鸟的消息,各地纷纷展开动物保护活动,青少年爱鸟俱乐部、全国爱鸟的孩子、这些年轻力量捐款也捐出了自己的善意和爱心,孩子们能在保护朱鹮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一定也会成长。

“游客的增加带动了旅游商品的销售。国际保护鸟朱鹮正逐渐成为佐渡的代名词,被冠以“朱鹮”名字的旅游商品层出不穷。”这就像某种动物/植物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代名词,以前我们家那儿荷叶荷花和鱼鹰比较出名,所以也靠出彩显眼的拉动旅游发展。

朱鹮受伤后,如果人们按照正确的方式处理,万物皆有灵,那么也会得到朱鹮的爱意呢。

by 哈姆雷特怕做梦

常:前两天看了科普作家花蚀老师(vx公众号:花蚀的人间观察)去逛鸟塘的故事。所谓鸟塘就是人为在特定地区通过撒食等行为吸引鸟儿,供爱好者拍照。这本来是为真正的观鸟人所不屑的事情,但花蚀老师这次去的鸟塘是版纳植物园开的。鸟塘所在区域本来是狩猎鸟类的重灾区,现在生活好些了,加上通过开鸟塘,鸟类成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当地人从猎鸟人变成了护鸟人。当然,鸟塘的管理是要专业人士指导的,不能破坏自然环境。有兴趣的话可以读读这篇文章,挺有意思的。

via:theglobalherald.com

【读者笔记】

《朱鹮的遗言》

勠力同心

机缘巧合下,一只受伤的朱鹮幼鸟被捕获,平时比较机警的朱鹮幼鸟也很容易和人亲近。

接着有了第二只,对于这珍贵的鸟,人们倍感珍惜。但人工培育并不简单,抓捕的泥鳅身体含有农药,朱鹮吃了也会中毒身亡。

高野只好养殖泥鳅,为朱鹮营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可当人们知道将有两只雏鸟要离巢,在这个形势下,不得不下定决心,抓捕雏鸟,人工繁殖朱鹮,以期能增加朱鹮的数量。

虽然从书名能看出来最后失败了,可心里还是希望能繁殖成功。

by 电子羊牧羊人

常:确实,书名早已昭示了日本朱鹮最后不幸的命运,但我们还是忍不住随着主人公一起,欣喜地期待,又深深地失望……每次保护中心的朱鹮产卵,我都期望至少能有雏鸟破壳,哪怕最后不幸夭折……可是结果真的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等到T-T

【读者笔记】

【4.27阅读打卡】

今天中午阅读完本书第七章的五个小节,主要讲述关于朱鹮的自然繁殖与人工增殖的研究与探索历程。“朱鹮之存亡系于此战——保护策略之争。”

一,朱鹮受人类威胁放弃孵卵,而后乌鸦盗卵而去。“人类犯罪在前,乌鸦犯罪在后。”

二,“比起纸上谈兵的人,我更愿意相信与朱鹮朝夕相处的人。我建议限制人员进山。”说这话的人,是日本野鸟会会长中西悟堂。

三,“怎能为了朱鹮而无视作为另一物种的乌鸦?所谓国际保护鸟,所谓有害鸟兽,不过是人类随意赋予的名称而已,但它们难道不都是生命吗?眼下的当务之急,是阻止乌鸦接近濒临灭绝的朱鹮的栖息地,探讨二者和谐共存之道。”

四,同时,生物专家指出,应该以朱鹮为鉴,警惕琉球兔、西表山猫、日本水獭等物种的灭绝风险。

五,“让环境安静下来,使朱鹮获得片刻喘息。”

时下,朱鹮的未来备受媒体关注。因公害问题而生的环境破坏、环境保护成为时代热词。媒体将栖息地缩小、濒临灭绝的朱鹮作为环境破坏的一个例子,连同因此产生的社会冲突,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报道。

六,日本人往往能从行将灭绝的事物上感受到“美”“哀”与“无常”。通过报刊杂志和电视,朱鹮唤醒了人们这一独特的感受。

七,春雄主张,应尊重自然。中国有句谚语,叫“以鸟养养鸟”,指要尊重鸟的习性,意译过来便是“尊重自然…捕获组咬定朱鹮就在附近,不肯放过那最后一只。而春雄却希望它能逃走,把最后一只野生朱鹮还给佐渡的自然。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希望它彻底销声匿迹,只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同时,对眼前一切束手无策的春雄又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之中。”

八,“与朱鹮共度三十五载,回首皆是愉悦之回忆。但凡雪天,必忧心朱鹮。而从今起,已无此虑。”

春雄呆坐到天明。

……“野生朱鹮最后的粪便。”现在,整个佐渡确实已无一只野生朱鹮。

春雄如此执著地爱护朱鹮这个物种,付出了半生心血,最后也无法挽救朱鹮灭绝的现实,蛮辛酸的,现实过于残酷。

九,野生朱鹮原本规律的作息突然变得不规律,只因人类的屡战屡败的人工增殖目的,而采取的捕获行为,看到这里,感觉很恼火又无奈。

十,当时的日本环境厅先后通过捕获朱鹮雏鸟和采卵,最后直接捕获朱鹮成鸟,“于是,自然繁殖无望,人工增殖便顺理成章?”濒危物种的灭绝危机,导致当时的日本环境厅采取挽救朱鹮的极端措施,好像也是情有可原,可是又很让人唏嘘!

by 樱桃花发满晴柯

常:乌鸦就没有生存的权利了吗?这个质疑非常发人深省。高野也好,春雄也好,确实是平等地爱着生命本身。

读者

嗯嗯,总是会联想到以前麻雀被当成害虫的故事,还有人们总是嫌弃秃鹫这个物种,可是它也是生物链上必不可少的清道夫之一。

高野、春雄、宇治等人爱护朱鹮的举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艾默生说的那句话: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

via:news.cgtn.com

【读者笔记】

【主题讨论1】

朱鹮对日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佐渡人为什么那么爱朱鹮?

从名称来说,朱鹮的学名——Nipponia nippon本身就带着日本的印记,它被称为是“天然的纪念物”,它被指定为国际保护鸟,是日本第二种入选的鸟类,且一开始只在日本佐渡有,佐渡是朱鹮在日本,乃至于世界上最后的栖息地。

从情感而言,朱鹮曾经如同麻雀一样广泛分布于日本,因为朝夕相处产生了感情,这种情感留在了日本人的基因中。

从经济效益来看,随着地方发展,朱鹮也被定为县鸟,成为了当地的一种代表。特别是在旅游业发展后,朱鹮成为佐渡的代名词,村民们都将朱鹮视为本地为世界所称道的重要文化遗产,旅游业内人士则认为是“给佐渡做的免费广告”。

by zzzzzzzzyc

常:佐渡也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经济衰退的问题,朱鹮的存在给佐渡的旅游业、农业都带来了转机。要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任重道远,希望佐渡能越来越好……

【提问】

看后记提到原版是有图片的,中译本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加图片呢?

by 电子羊牧羊人

常:照片清权困难,所以最后中文版没有收录。《朱鹮的遗言》豆瓣读书页面有一部分原书的照片。原版书在办公室里,解封以后我把剩下的也拍下来放在长评里吧。

《朱鹮的遗言》

───

[日]小林照幸 著,王新 译

原标题:《重拾“对生命的慈爱” | 与编辑共读《朱鹮的遗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