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国庆假期,央媒持续聚焦望城!
这个国庆假期,三大央媒持续聚焦望城。其中,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望城文艺工作者“送戏下乡”,与基层群众共同欢度国庆节,喜迎二十大;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天下财经》栏目分别以一分半时长,报道铜官古镇成为市民假期好去处,文旅融合再现陶都风情;新华社刊发全国图文和视频通稿,推介望城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浏览量突破107万人次。

10月2日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以下为报道原文:
欢度国庆节 喜迎二十大
天南地北,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城市乡村,一股股动人的爱国之情澎湃涌动。在这个喜庆祥和的国庆佳节,神州儿女同升一面旗,弘扬爱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清晨,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嘹亮的国歌声响起,升旗仪式开始。顶着零下3摄氏度的寒气,武警黑龙江总队大兴安岭支队漠河中队二级上士孙雪飞军姿挺拔、振臂展旗。
10年来,在巡逻终点、抢险据点、执勤哨点,孙雪飞无数次挥展国旗、唱起国歌。“国旗升起,心中就升起了作为军人的自豪感、使命感。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建功边疆。”
旭日初升,海风猎猎。在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刚刚完成岸线巡逻任务的民警吴楚卿早早等候在升旗台下。在国旗护卫队的守护下,五星红旗迎着海风冉冉升起。吴楚卿与三沙干部职工、驻岛官兵、市民代表肃立,齐唱国歌。
吴楚卿常年以岛为家,每年驻岛时间超过300天,“每次国旗升起,我都感到无上光荣,我和同事们将全力守护好三沙这颗南海明珠。”
10月1日一早,四川省泸定县地震灾区的1000余名受灾群众自发来到集中过渡安置点,参加升旗仪式。
地震发生后,磨西镇居民李西艳和丈夫成了灾后重建志愿者。国庆节前一天,他们和1400多名受灾群众入住集中过渡安置房。望着在风中飘扬的国旗,李西艳说:“党和政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重建家园。”
爱国精神催人奋进
在云端、在线上,“中国红”同样闪亮。
云南省大理市,仅3个小时,就有6000多名网友转发当地融媒体中心推出的“同升国旗”小程序链接,还有许多网友评论点赞。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大理州支队干部嬴光万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看国旗缓缓升起,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我将立足本职,守护好锦绣中华的绿水青山。”
10月1日早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6岁的娜地热古丽注视屏幕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唱响国歌。
“去年国庆节,我在学校现场参加升旗仪式,今年我参加了‘云升旗’。虽然形式不同,但激动的心情是相同的。”娜地热古丽说,“我要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10月1日,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庙上村村干部孙宏旺天没亮就起了床,反复查看音响设备,默念了好几遍发言稿。“待会儿村里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我得再好好准备一下。”
抗战时期,庙上村建立了怀柔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现在,村里发展起红色旅游产业,特色民宿也颇受欢迎。“今天的升旗仪式意义特殊,希望你们都能记住,把爱国精神传下去!”望着眼前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孙宏旺的脸上满是欣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民族广场上,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现场少先队员们向国旗敬礼,参加活动的群众向国旗行注目礼。升旗仪式之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喊出“强国有我”口号,周围的人为他们鼓掌、点赞,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
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在山东省广饶县乐安公园城市党建会客厅,65岁的老党员隋福寿胸前戴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左手攥着小国旗,讲述过往岁月:“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解款员’。那些年,我把国旗立在车头,从未丢一分钱!”一个孩子问:“爷爷,那么远的路,你一个人不害怕吗?”隋福寿摸了摸孩子的头说:“有国旗领路,再远再难走,我都不怕,要勇敢地完成任务。”
国庆假期首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中旗国旗教育展厅,“国旗志愿班”解说员王宁声情并茂地为参观者讲述国旗故事。从2018年成立至今,“国旗志愿班”已走遍察哈尔右翼中旗的全部乡镇,队员发展到120余人。2020年,依托“国旗志愿班”,察哈尔右翼中旗旗委宣传部打造了集国旗科普、红色教育、特色文化于一体的国旗教育展厅,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已累计举办各类主题活动2300多次。
锣鼓热闹、舞曲悠扬。10月1日一大早,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艺术团来到靖港镇芦江社区演出。随着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花鼓戏演员周霞和现场观众共同挥动鲜艳的国旗,深情大合唱。“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就是要走到群众当中,用心用情唱响祝福伟大祖国、歌颂美好生活的旋律。”周霞说。
10月1日,福建省福州市的五一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国歌声响起,现场群众自发跟唱,歌声响彻广场。“国庆节带孩子来看升旗,今年是第三年了。”市民杨女士说,“我们打心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
(上下滑动查看)

10月3日
央视财经频道

▲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截图。

▲央视财经频道《天下财经》栏目截图。

10月5日
新华社
新华视频浏览量突破107万人次:

以下为新华全媒+报道原文:
老旧小区蝶变 居民生活更幸福
“以前一到晚上,小区漆黑一片,打着手电筒都不敢出门,一下雨泥水都漫到屋子里。”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白沙洲街道马桥河村东马佳园小区居住了20多年的李宗普说,“现在小区干净整洁,出一趟门鞋底再也不沾泥了。”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白沙洲街道马桥河村东马佳园小区改造前后对比图。(受访者供图)
东马佳园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村民拆迁安置小区。由于房屋年代久远,下水、亮化工程都不配套。2021年,望城区将该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拆除了小区历史违建463处,拆违面积达2.5万平方米。如今,改造后的东马佳园小区完成了道路“白”改“黑”,还全方位规划地下管网、停车空间等,“颜值”全面升级。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群众高度关注、热切期盼的惠民工程,也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一大批老旧小区通过提质改造蝶变重生。
“以前,小区车辆乱停、电线乱拉、绿化裸黄。”回忆起雷锋路社区文源小区从前的情景,居民龚佳印象深刻,“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回家要四处找车位。现在小区改造后停车位充足,解决了大问题。”
中南社区地处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是多家公司的家属区。“以前,没有专人管理社区,小区‘脏、乱、差’,一些人还搭棚子养鸡、种菜,甚至还有喂猪的。”居民田开昌说。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中南社区居民在活动广场上打太极拳。(受访者供图)
现在,废弃厂房被改造成社区居民餐厅、舞蹈健身房、老年活动中心、室内体育馆等设施,社区还有了集养老休闲、运动健身、餐饮文化于一体的“同心公园”。越来越多的老职工从外面搬回来养老,社区现有18支文化活动队伍。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更需推行长期管护机制。社区定期开展党员骨干、楼栋长业务培训,还成立了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辖区企业和各协同治理部门多方共同参与的协调议事机制,居民办事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长沙市望城区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周剑波说。
2019年以来,望城区累计申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8个,涉及改造9915户,建筑面积113.14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底前全面完成15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万余居民将因此受益。
(上下滑动查看)
来源 | 人民日报、总台央视、新华社
原标题:《国庆假期,央媒持续聚焦望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边境争端急剧升级
- 商务部对战略矿产走私出口零容忍
- 集采中选不再以最低价作为参考

- 四川机场公安通报男子驾车在停车场内绕行,未造成人员伤亡
- 国内期货夜盘开盘,焦煤等涨超3%

- 俗语,有了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常与“卤水点豆腐”联用
- 王维的诗《渭城曲》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上一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