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院士孙世刚:科研就是一种攻坚,它需要勇气和坚韧

上海电力学院官方微信
2018-04-29 13:08
教育家 >
字号

“这是我在中国吃过最高级的午饭!终身难忘。”来自刚果(布)的留学生Romaric(中文名:王利克)一脸的幸福。

其实吃的仅是普通的盒饭,但令王利克难忘的是,坐在他身边的居然是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孙世刚教授。

作为上海电力学院的双聘院士、4月26日孙世刚为上电师生带来了丰盛精彩的知识大餐、学术大餐、思想大餐。

知识大餐

距离三、四节课还有半小时,大二学生张筠倩和王维肖就早早地来到北2101教室。“这是孙院士第一次给我们本科生上课,太难得了!我们要占个好位置,认真听讲。”两个女生坐在了第三排正中,满脸期待。

上课铃声响起前,在环化学院院长徐群杰的陪同下,孙世刚院士走进教室。“孙院士好!”200多名学生立即齐刷刷地起立,恭敬问好。

面带笑容、温润儒雅的孙世刚当天为环化学院大二年级的本科生讲授了两节《物理化学》课程,主讲内容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表述和热力学温标》。

从1996年起孙世刚就一直为厦门大学本科生主讲《物理化学》课程。教师,是孙世刚热爱的事业。他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倾心教书育人。尽管科研繁忙,他仍坚守本科教学第一线,几十年如一日。由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孙世刚教授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课堂上,孙世刚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讲起,耗散结构理论、热寂说、熵、《自然辩证法》、正负电子对撞、宇宙大爆炸……国内外最前沿理论研究都娓娓讲述中介绍给学生。

“生命的绚烂,在于发现美和规律,在于创造美,在于吸收和释放正能量!”而孙世刚从自然科学流畅地引申到对人生、对生命、对哲学的思考,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

学术大餐

从相距60公里的浦东校区匆匆赶回杨浦校区,下午孙世刚又与环化学院的教师、研究生开起了科研指导会。

孙世刚对李巧霞、刘海梅、邵立冬、姚伟峰、闵宇霖、葛红花等十几位老师、研究生的科研问题逐一耐心指导。大家纷纷向孙世刚汇报各自团队正在开展的科研方向和进展。孙世刚不时就实验数据分析和机理解释提出真知灼见,为大家指点迷津。

“这种面对面的请教太难得了,孙院士的指点让我明确了攻坚方向,真的是拨云见日的感觉啊!”刘海梅教授这样说。

作为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世刚已经多次指导我校的科研团队建设。但这次似乎又有不同。

“科研就是一种攻坚,它需要勇气和坚韧。”孙世刚对环化的科研团队说,大家工作严谨扎实,方向清晰,希望坚定信念,密切关注国际的最新进展,取得突破。正如校长李和兴所言:“孙院士现在也是上电的教师,我们是一家人了,沟通起来更加亲切和直接。孙院士对我们的科研倾囊相授,悉心指导,让我们获益无穷。”

思想大餐

在上午提问互动时,学生张旭东有些羞赧地问孙世刚:“如何转变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我觉得将‘转变’改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更合适!”孙世刚朗声回答。

孙世刚诚恳地学生说:“我希望大家珍惜大学时光,学有所成,报效国家。”“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厦大化学系的。那之前我一直在重庆的山村里插队当知青。23岁我进入大学学习,那时大家都只有一个念头——好好学习。我的大学的室友包括我在内三人当选了院士。一个寝室走出了三位院士,也算一段佳话吧。”孙世刚讲起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学生们一片惊呼。

“1982年毕业时,我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研究生,到法国巴黎留学,拿到博士了学位。我的想法很朴素:赶快回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差距不要再这么大。”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中午,孙世刚又和学生、教师代表围在桌子旁吃午饭。身旁的大二学生钱怡君说,正在和同学就“关于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作为科创项目进行研究。孙世刚听后,特别高兴,放下筷子:“选题很好啊,我们搞科创就是要结合国家和社会需要解决的能源与环境问题,需要大家用心做,不断探索。”

自非洲的留学生王利克向孙世刚介绍起自己,现在读材料科学与工程大学二年级。孙世刚悉心地询问起他的学习生活。干脆用英文开始交流,两人谈得投契。孙世刚同师生说得认真,大家听得心暖。

“感谢您来上电担任双聘院士!您的到来不仅带动我们在学科科研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思想上的启迪!”校党委书记李明福在会见孙世刚时,殷切表示。

孙世刚表示,非常高兴能成为上海电力学院的一员,无论是去年的电化学全国大会还是多次的合作,够真切感受到了学校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尤其为电化学学科相关领域水平成果的不断涌现,感到欣喜和自豪,希望大家紧密合作,共同努力,为提升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题为:《超赞!我和院士一起“吃大餐”》)
    责任编辑:何利权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