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工智能不仅“热”,还有点“闹”

澎湃新闻记者 李闻莺
2018-05-17 19:0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这几天在天津的世界智能大会上,无人车在驰骋、无人机在盘旋、翻译机在流畅地完成口语翻译,人脸识别在手机之间、会场内外频繁使用……我感觉到一个新的产业——智能产业正在孕育诞生,但又只能说初见端倪。”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

5月17日下午,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制造论坛”在天津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发言中这样表示。

李德毅透露,此前一天,他作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刚刚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

接见时,总书记抛出一个问题——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成熟了吗?李德毅回答,人工智能在全球都很火,我们有我们的特色。

“我没有直接说成熟不成熟,而是用‘火’。这一块现在很热,不仅‘热’,还有点‘闹’。”李德毅表示,在农耕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的生产工具主要是基于物质和能量的动力工具,非智能产业得到极大发展。今天劳动工业转向基于数据、信息、知识、价值和智能的智力工具,智能产业和产品的红利正在到来。

但他也注意到,眼下有关人工智能的国际论坛、学术会议,种类越来越多,名称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许愿条件也越来越离谱。

据李德毅透露,这几年他接到的各类邀请很多,许诺给房子给钱,“但我们现在缺的不是钱、不是房子、不是人才,是团队”。

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是人才,能把几个人聚在一起真正干点活儿、做成事情,才是最难的。否则只会聚得快、散得快,余味不足。

尽管有一些敏锐觉察,李德毅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依然十分看好。

这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咖”表示,自己这一生受到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冲击很大。1983年,他在英国拿到一个博士学位,想打电话到中国也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而今微信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改变。

对于人工智能,李德毅认为,未来这一产业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过去十几年给人类带来的改变。人工智能将重构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以及思维方式。

另据李德毅介绍,从2015年起,人工智能产业受到资本市场持续关注,年投资额逐年递增,2017年达到580亿元,相对2016年同比增长50%。2018年增幅更加明显,人工智能成为新的风口,更大的科研投入,更新的人才培养机构和更多创新创业公司诞生,出现一批估值上亿元的“独角兽”。

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智能产业的产值仅占GDP总值的万分之一点八。要实现2020年核心智能产业总产值1500亿元的目标,就意味着未来3年人工智能产业要有10倍以上增长。由此可见,我国智能产业现状还在孕育阶段,爆发期尚未到来。

李德毅指出,为响应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各地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大企业,纷纷把智能产业培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相继出台诸多政策和举措,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举国办大事、无与伦比的号召力。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探讨社会保险保障,改进基础设施,尤其是有关社会伦理、职业道德领域德调整。

他预测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有人驾驶的汽车将和无人驾驶的汽车并存,这也需要人类进一步思考共享道路权等问题,从而适应“人与机器人共舞”的时代。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