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城市策略︱汉堡气候未来展望:关注基于社会的脱碳转型

相欣奕
2023-02-12 17:30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汉堡气候未来展望报告》:背景、方法与目标

《汉堡气候未来展望》由“气候、气候变化和社会卓越集群”(Cluster of Excellence CLICCS)每年发布。该卓越集群由汉堡大学地球系统研究与可持续发展中心(CEN)与多个合作伙伴机构密切合作进行协调,由德意志论坛(DFG)提供资助,重点研究气候和社会如何共同发展,亦即气候如何变化,以及社会如何变化进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为理解气候变化控制过程,CLICCS基于自然系统、人类/环境耦合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测量数据和计算模型的使用和开发,着眼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气候适应和缓解战略。

因此,以下三方面研究领域交织:① 为理解气候系统动态性提供基础,包括气候变化研究,以及预计未来和已发生的极端气候情况;② 研究系统的气候驱动因素,为以永久性摆脱化石燃料(深度脱碳)为重点的合理气候情景提供社会科学基础;③区域层面耦合人类-环境动力学研究:气候变化日趋显著,当地行动者如何实现可持续的气候适应。

目前来看,达到1.5℃控制升温限值的目标遥不可及。CLICCS着眼于确定与气候系统和社会动态一致的所有气候未来(即一切可能情景),以及实际上最可能出现的气候未来(即合理的情景)。

如何确定各种可能的气候未来情景,并识别最可能出现的合理情景?经由对深度脱碳至关重要的十个关键社会因素的分析,报告试图予以揭示。2023年2月1日发布的《2023汉堡气候未来展望》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什么导致《巴黎协定》控制升温1.5℃的目标无法实现?哪些气候未来情境是合理的?

结论是:社会变革对实现《巴黎协定》中设定的气温目标至关重要。但迄今为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还不够。因此,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气候适应问题。

本文对这份200余页的气候未来展望报告加以引介。

若干重要发现

展望报告分析了关于脱碳的十个主要社会驱动因素和公众关注的全球变暖六个物理过程的动态变化(亦即“临界点”)。主要发现如下:

发现之①:十大社会驱动因素中没有一个能够支持2050年实现深度脱碳。其中七个驱动因素(分别是:联合国气候治理、跨国举措、气候相关监管、气候抗议和社会运动、气候诉讼、摒弃化石燃料和知识生产)可支持脱碳,但不足以支持在2050年实现深度脱碳;两个驱动因素(分别是企业反应和消费模式)持续对脱碳造成阻挠,遑论深度脱碳;一个驱动因素(即媒体)仍然矛盾,因为其立场并不稳定,有时支持有时破坏脱碳。

发现之②: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脱碳驱动因素,其动态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战争后果的显著影响。缓解新冠疫情社会经济影响的恢复计划和措施,依赖于化石燃料,使得向深度脱碳的转变无法达成预期。目前尚缺乏证据判定俄乌战争长期行为是否会对全球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加快能源转型的努力造成干扰。

发现之③:全球变暖导致的六大物理过程,对温度目标的实现影响不同。其中三种物理过程(即极地冰盖融化、北极海冰减少以及区域气候变化和可变性)几乎不会影响全球地表温度,因此不会影响《巴黎协定》温度目标达成;三种物理过程(即永久冻土融化、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不稳定性和亚马逊森林退化)会轻度影响全球地表温度,从而影响《巴黎协定》温度目标实现;全球变暖导致的六大物理过程的动态变化,对区域水文循环、生态系统的韧性以及社区的福祉产生了广泛影响。

发现之④:《巴黎协定》温度目标达成与否,对六大物理过程的动态性影响不同。首先,21世纪极地冰盖和区域气候的剧烈变化乃至突变是可能的,但不可能对北极海冰或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产生影响。第二,未来森林砍伐活动控制与否,是一个基本条件,影响着亚马逊森林大规模退化的可能性。第三,鉴于永久冻土碳行为的不确定性,无法评估21世纪永久冻土融化剧变的合理性,但可排除永久冻土融化将导致全球变暖失控的可能性。

发现之⑤:经由深度脱碳实现《巴黎协定》温度目标的前景,取决于社会和物理动态性的相互作用。社会驱动因素评估表明,人类机构在塑造气候未来发展方式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因此,报告强调了为达成期待的气候未来情景所需的一系列社会转型条件和资源。然而,人类的能动性受到不公正和社会不平等的强烈影响,这些因素将抑制在2050年实现深度脱碳的社会动力。

基于上述发现,展望报告得出结论:

1、根据对社会驱动因素的趋势观察,到2050年实现全球深度脱碳并不可行;

2、公众关注的全球变暖六大物理过程,即便存在可能,也只是轻度干扰实现《巴黎协定》升温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如来自马普所的CLICCS联合发言人Jochem Marotzke教授所言,“事实是,这些令人担忧的临界点,可能会极大改变地球上的生命条件,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与实现《巴黎协定》的温度目标无关。”

3、实现《巴黎协定》的1.5°C控温目标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一致努力,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之内是完全可行的。

图来自 https://www.uni-hamburg.de/en/forschung/forschungsprofil/exzellenzcluster/cliccs.html

俄乌战争对全球脱碳的影响

俄乌战争给乌克兰乃至世界各地带来了广泛的苦痛和破坏。持续战争也威胁到全球气候目标实施。全球气候政策正处于紧要关头:我们是否将进入一个新的政治冲突时代,而这将严重阻碍全球合作减排的努力?或相反,为应对俄乌战争而(在欧洲)快速推进的脱碳尝试,是否会加速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变?

战争对国际气候、环境承诺和考虑的影响将是复杂的。极端且出乎意料的社会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些都有可能破坏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并限制深度脱碳的驱动因素。

目前来看,这些趋势的影响可能相互抵消,尚未得到充分评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022年3月曾指出,俄乌战争“有可能颠覆全球粮食和能源市场,对全球气候议程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主要经济体推行‘竭尽全力’战略以替代俄罗斯化石燃料,短期措施可能会造成长期化石燃料依赖,并导致控制升温1.5°C的窗口关闭”(古特雷斯,2022)。面对导致注意力转移的突发事件时,气候变化成为政治优先级较低的事项。

战争和军事支出增加,必定对脱碳努力造成负面影响。军事和战争会严重影响环境,因为武装冲突会消耗和污染自然资源。由于对化石燃料高度依赖,军事活动也造成相当大的碳排放。主要挑战是重型武器(如战斗机、坦克、军舰和潜艇)如何脱碳。然而,各国军队没有统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公开报告,也没有总体减排目标。由于军费开支已达历史最高水平,军费开支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将吸走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资金,并增加军事排放,从而限制深度脱碳的潜力。

战争也对俄罗斯脱碳努力及其在区域和全球合作中发挥的作用产生影响。俄罗斯的政策仍是全球能源政策未来的核心。但目前来看,合作前景黯淡。该国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之一,拥有最大的天然气储量,45%的国家收入来自能源出口。此外,俄罗斯参与全球政策对北极地区至关重要,北极地区是世界气候热点之一。然而,俄乌战争使全球脱碳变得艰难。未来几年,全球在气候变化相关问题上的合作可能减少。现在评估俄乌战争对全球脱碳的总体影响还为时过早。

气候变化应对,并非单纯技术问题

当前关于气候变化和气候政策相关研究的政策辩论,主要强调技术的作用和技术应对措施对实现《巴黎协定》升温控制目标的必要性。这种观点主要基于对进步的强烈信念,即把技术进步视为控制全球变暖的解决方案,并假定气候变化是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不是社会和结构方面的挑战。

对气候未来合理性的全球评估,必须将注意力转移到包含非经济过程以及社会机构在内的方面,进而了解它们如何塑造转型路径。CLICCS合理性评估框架,是对现有方法的补充,考虑了社会动态性和关于脱碳的社会驱动因素中的技术背景,而并非将技术创新作为深度脱碳的自主驱动因素。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技术、技术应对措施和潜在解决方案的意义愈发显著。技术的影响体现在政策辩论、对气候未来的想象以及各种其他社会过程中,如能源转型。就此而言,目前气候辩论中讨论的许多技术发展的未来,再次引起高度争议。

例如,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光伏、电池、陆上风电和海洋风电,都被视为机遇,可能支持脱碳和实现《巴黎协定》的控制升温目标。然而,它们需要政府持续支持(或至少消除障碍),才能以所需的规模和速度实施。而上述技术本身,在资源使用和潜在反弹效应方面问题重重。

其他技术,如地质工程技术,可能极具争议,并引发人们对人类进一步干预自然的担忧。这些技术旨在通过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例如,增加陆地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封存或直接去除二氧化碳)或通过减少入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管理技术)来缓解全球变暖。以此确定为实现《巴黎协定》控温目标所需采用的二氧化碳去除技术。

海洋风电
(https://www.cliccs.uni-hamburg.de/about-cliccs/news/2022-news/2022-11-28-offshore-wind-farm-hereon.html)

然而,技术无法取代排放量的减少,且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政治挑战。尽管研究人员投入大量精力,分析这些技术的有效性、潜在的副作用、可逆性和失败风险,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尺度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仍不明确。目前,为抵消当前排放量所需的大规模二氧化碳清除是不合理的。目前尚属盲区的,正是对气候变化技术响应的社会和环境影响的理解和分析。

有鉴于此,CLICCS气候未来合理性评价包含以下步骤:

定义可能的气候未来情景,并描述其关键特征,包括区域和地方气候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潜在气候适应对策。

识别社会驱动因素和物理过程,这些因素根本上影响着趋向或是远离各种气候未来情景的动态和路径。

评估过去已出现和新出现的动态,以及各自社会驱动因素和物理过程的背景条件。

分析受影响的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气候适应反应,并确定潜在的适应极限。

评估气候缓解和气候适应措施之间,以及气候行动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可观察到的协同作用和权衡。

综合各项评估,以推测选定的气候未来情景的合理性,并对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方式进行总体评估。

迈向可持续的气候适应:以海岸系统、城市系统和农业系统为例

考虑到全球排放量不断上升,气候变化已使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中,需要更多了解人与社区的适应能力,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方式。适应能力指的是“系统、机构、人类和其他生物适应潜在损害、利用机会或应对后果的能力”。气候适应指的是调整实际或预期气候及其影响的行动或过程,以减轻伤害或抓住有利机会。

早期关于气候变化的政策讨论中,把气候适应作为一种社会选择。然而,语境已经改变,当前气候适应被视为气候政策和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缓解措施的实施与可见效果之间的时间不匹配,以及社会对气候相关影响的脆弱性增加,凸显出气候缓解和气候适应措施的双管齐下,对应对无可规避的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性。

可持续气候适应,被定义为通过最小化权衡和利用气候行动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系统和减少不平等)之间的协同作用,来适应实际或预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过程。有鉴于此,气候变化适应可被视为可持续性转型的一个潜在杠杆点,不仅涉及“避免、尽量减少和解决与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相关的损失和损害”,而且还涉及识别和规避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以及避免适应不良情况的发生。

气候适应对加强社会生态系统的韧性而言至关重要。已有和预计将出现的气候变化,使得确定可持续的气候适应途径、以确保重要社会生态系统的长期韧性和宜居性变得更加紧迫。

海岸、城市和农村系统中可实施的气候变化适应措施举例如下:

海岸系统:海岸系统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适应。海岸包含多样化景观类型,如潮汐湿地、河口和砂质或岩石海岸,并形成交织的海陆生态系统,使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措施的评估更为复杂化。此外,海岸一直吸引人类定居和经济活动,近几十年增长格外快速,这增加了沿海地区对极端气候的脆弱性。而气候变化的后果,如海平面上升、更频繁的热浪和海洋酸化,进一步加剧了沿海社会生态系统的压力。

应对海岸系统的气候变化影响,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海滩恢复和河口管理;气候适应性海堤;积极的围堰控制及借助自然建造等。脆弱和濒危的沿海生态系统也为沿海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例如,温带气候下的珊瑚礁和红树林。为保护这些系统并避免适应不良,有必要加深对沿海系统适应海洋和气候相关压力的自然能力的了解,并将驱动因素和本地过程的知识融入气候行动。在温带工业化地区,社会已适应了平均海平面上升。然而,海岸地带的工程建设实践,如填海造地、筑堤、排水、渠化、疏浚和阻挡沉积物的工程,使部分海岸地形变得不可持续。海平面上升、人为干预和极端事件的结合,也导致了极其脆弱的沿海生态系统的丧失,如北海南部海岸的泥炭沼泽。为应对海岸系统可持续气候适应的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实施雄心勃勃的气候适应战略。就此而言,开展系统科学研究,整合物理、生态和社会科学,并促进知识共同生产过程,可指导海岸系统气候行动的决策。

城市系统: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根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上7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中。城市的诸多典型特征,如高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和建筑密集,导致极高脆弱性和暴露可能。这些特征与气候变化危害相结合,导致城市变成高气候风险的热点。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推动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城市进一步扩张。城市地区消耗了世界上大部分能源,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这对气候缓解行动而言至关重要。城市既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又是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象;城市具有规模效益,因紧凑而可高效利用资源和基础设施,这为在可持续城市发展道路上创造气候缓解和气候适应之间的协同效应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应对城市系统的气候变化影响,可从下列方向着手:为建筑物提供空气调节装置,以应对极端高温;改变城市区域的土地覆盖类别,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水敏性城市建设。迄今为止,城市管理部门仍在以条块分割的方式应对气候缓解和适应问题,很少考虑如何协同和权衡。在监管方面,气候适应影响到城市治理的许多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系统),但所有这些领域受制于特定监管系统,其目的并未包含气候适应。城市是复杂巨系统,成功且可持续的气候适应和缓解,必须考虑城市系统不同部分和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应涵盖研究和决策过程。否则,城市系统的其他部分(包括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福祉)可能会出现不适应和出乎意料的负面后果,从而影响众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考虑推动城市转型,带来彻底的系统性变革,以应对持续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挑战。从长远来看,建设可持续的韧性城市才是解决之道。

农村系统:农村系统提供生计、食物和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与海岸和城市系统类似,农村系统受到各种气候因素影响,比如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降水和温度模式的变化会降低生物生产力,增加害虫的发病率,或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干旱对农作物和牲畜生产尤其有害,也威胁到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风暴和洪水会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和树木损坏。快速演进的气候变化以及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幅度,可能会超过农业、林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的韧性幅度。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需求因气候变化、不同土壤肥力以及农业和林业生产系统(土地保有权、产品、技术、劳动力、贸易等)的多样性而不同。

应对农村系统的气候变化影响,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缓解极端事件的影响;生产系统的扩展、强化和改进;健康饮食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气候变化经常降低农村系统的生产力。气候和社会变化的结合以及全球商品链的重新排列,往往加剧对农业、林业和生态系统的压力。此外,可能低估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而导致必要的气候适应措施不充分。另外,关于可持续土地管理战略的讨论,地方知识、多元化观点和环境正义问题很少纳入考虑。这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知识资源,对实现或加强可持续气候适应而言,可能意味着巨大机会。适应气候变化的可持续方式,也需要有效的政策。

目前为止,《汉堡气候未来展望》是唯一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分析联系在一起,评估某些气候未来的合理性的综合研究。共有60多名专家参与了相关工作。研究认为,塑造积极气候未来的最大希望,在于社会做出根本改变的能力。什么样的气候未来,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那么这样的未来就是现实可以预期的。这就是人类此时此刻应对气候变化的崭新出发点。如果未能实现气候目标,那么适应气候影响将更为重要。《汉堡气候未来展望》为测试各种措施的长期效果引入了新工具。一旦危机来袭,需要做的不只是提供支持:“为了对一个更高温度的世界做好准备,我们必须预测变化,让受影响的各方都参与进来,并利用地方知识。我们需要立即开始积极转型,而不仅是做出反应。”

    责任编辑:王昀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