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途更换司机,车祸致乘客伤亡,好意同乘背后的责任如何划分?丨鹰城说法

2023-07-10 19:26
河南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平法宣 平顶山中院

鲁山县人民法院中汤法庭一级法官 崔冬冬

好意同乘,是指行为人出于助人的善意允许他人免费搭乘自己车辆的行为。好意同乘作为一种善意施惠、助人为乐的行为,体现了相互扶持、互帮互助的美德。

陈某明驾驶其所有的小型轿车

与妻子张某妮返乡

共同务工的老乡李某厂

李某枝、张某禄一同搭乘返回

陈某明未收取三人任何费用

返乡途中

陈某明将车辆交由张某禄驾驶

张某禄驾驶过程中变更车道

与郭某伟驾驶小轿车发生剐蹭

并撞向高速公路中央隔离栏

造成乘车人李某枝死亡、张某妮受伤

两车及高速公路

有不同程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

交警部门认定

张某禄负该起事故的全部责任

郭某伟、李某枝、张某妮

不负该起事故责任

死者家属将张某禄、陈某明

诉至鲁山县人民法院

请求判令二被告赔偿

包括医疗费在内的各项经济损失

共计963372.66元

鲁山法院:张某禄承担60%的赔偿责任,陈某明承担20%的赔偿责任

鲁山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陈某明驾驶的小轿车系非营运机动车,无偿搭乘李某厂、李某枝、张某禄应认定为好意同乘关系。

返乡途中,陈某明将车辆交由张某禄驾驶,未尽到审慎的安全注意义务,存在一定的过失。因此,对李某枝死亡所造成的各项损失,张某禄应承担主要责任,陈某明承担次要责任。

根据事故责任比例,酌定原告损失由张某禄承担60%的赔偿责任,陈某明承担20%的赔偿责任。判决张某禄支付原告各项损失共计443640.22元,陈某明支付原告各项损失共计156846.74万元。

本案涉及《民法典》第1217条的好意同乘条款以及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实际驾驶人和车辆所有人之间的责任划分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条规定:“非营运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该条款为《民法典》的新增内容,也使“好意同乘”行为有了可依据的法律规范。

基于《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条,成立好意同乘需要具备三个要件:

第一,无偿性。好意同乘中,提供搭乘便利的一方作为运输服务的提供者,不以提供运输服务直接或者间接获取经济利益,如果存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影响,则不属于好意同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种看似无偿,却系有偿的非好意同乘关系,如以其他商业行为为目的的免费搭乘(这种情形常见于商品房销售商);也存在着一种看似有偿,却系无偿的好意同乘关系(如搭乘者只是分担了部分运行成本,该分担行为并未是为了支付对家,且不足以补偿搭乘服务提供者正常的运输费用,搭乘服务的提供者也并不因此而获益)。本案中,陈某明提提供运输服务,系无偿的。

第二,利他性。好意同乘的本质是好意实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友善的集中体现,是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生动诠释。故而,好意同乘必须是为了方便他人,如果搭乘服务的提供者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方便他人的角度出发,那么因为欠缺利他性就难以构成好意同乘。本案中,五人均系老乡,正是基于这种老乡关系,为了方便老乡,使老乡能够顺利到家。陈某明才免费搭载李某厂、李某枝、张某禄回乡,符合利他性的要求。

第三,非拘束性。既然好意同乘属于好意实惠的一种体现,那么它只能成为一种事实行为,而无法成为民事法律行为。好意同乘体现更多的是道德属性。正因于此,好意同乘虽然有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但这种意思表示只是一种情谊行为,并非民事法律规范层面的意思表示,基于好意同乘意思表示而形成的合意不具有民事合同的效力。

符合以上三个要件,即可构成好意同乘。同时,虽然好意同乘属于情谊行为,其法律属性为事实行为,但它是可以成为侵权事由的。如果好意同乘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给他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如生命健康权等造成损害,那么提供搭载服务的车辆使用人、车辆所有人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使用过错责任原则。

本案中,法院的判决就是依照过错责任原则,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条进行裁判,二被告共承担80%的赔偿责任,其余20%由搭乘人自负。

本案中,还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的驾驶人与车辆的所有人并非同一人,存在着驾驶人与所有人分离的情形。此种情形下,应当如何划分责任,是裁判的关键。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九条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该案件中,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的使用人为张某禄,同时,根据交警部门的认定,张某禄负全责,属于机动车一方责任,因此应当由机动车使用人(张某禄)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作为机动车的所有人,陈某明未尽到合理的注意审慎义务(更换驾驶人之前,没有核查张某禄驾驶证,未能及时发现张某禄驾驶证已过期、不能驾驶机动车的事实),将车辆交由张某禄驾驶,对损害的发生也具有一定过错,因此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故,鲁山法院将赔偿责任比例划分为60%(张某禄)、20%(陈某明)。

好意搭载是情谊,朋友搭乘是信任

注意审慎要尽到,出了事故悔莫及

▌ 供稿/鲁山法院 曹源

▌ 图像/鲁山法院 部分图像源于网络

原标题:《中途更换司机,车祸致乘客伤亡,好意同乘背后的责任如何划分?丨鹰城说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 中尼边境突发山洪
    • 天舟八号飞船已受控再入大气层
    • 台风丹娜丝在浙江瑞安沿海再登陆
    • 恒指早盘跌0.74%,恒生科技指数下挫1.14%
    • 印度SENSEX30指数开盘跌0.10%,外国直接投资展现独特优势
    • 成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一般形容四川
    • 中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配套的航空母舰,近期访问香港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