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论丨严查毕业生就业数据,花心思造假不如做好就业帮扶

秦川/红星新闻
2023-08-06 14:12
教育家 >
字号

2023年8月5日,求职者在综合招聘会上寻找职位。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监测工作,专门下发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核查工作通知,召开各省教育部门核查部署会议。近日,教育部派出多个工作组,赴各省开展专项核查,严查就业数据弄虚作假。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教育部近年来多次发文叫停,并表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现象仍然存在。近日有媒体披露,一些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将三方协议的签订率层层传导:有辅导员为了“方便”学生,直接代其“网签”;有商家帮学生实现“假就业”,提供付费“盖章”服务……一条“山寨”三方协议的“假就业”链条,随着就业季浮出水面。

有个细节是,一些网购平台只需花几十元到百余元,就可以帮忙实现“纸面就业”。

如此乱象,令人忧心忡忡。不管是假就业还是被就业,乃至就业率注水,都属于弄虚作假。这样做,既扭曲了就业市场的真实情况,也直接伤害了高校毕业生权益。就业本不易,一些毕业生因一时找不到工作而焦头烂额,高校却逼迫他们假就业,是对他们的二次伤害。

就业造假,不容任其泛滥,而应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措施。教育部今年派出工作组以直奔主题、直插一线的方式,深入高校、院系,开展针对性核查,值得期待。

部分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数据上动歪心思,最直接的动力可能是,“数据好的话,对下一届招生有帮助”。从这个角度看,涉事学校可从造假中获利,但这是在牺牲多方利益基础上的不正当获利。

教育部表示,对核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地方和高校立查立改、及时纠正;对经核实存在虚假签约、虚假证明等违规行为的,责成有关部门依规依纪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高校和人员责任,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这传递出的信号很明确,在毕业生就业数据上造假是会被处理的,相关责任人是该付出代价的。毕竟如果违法违规成本过低,而从中获益颇丰,那相关高校就可能一直会在就业数据上做文章。

因此,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造假要零容忍,这种零容忍体现在两个层面: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数据弄虚作假,将对相关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管涉及哪个学校,哪怕是名校,如果造假也要依法依规严惩。

为了追求数据好看而不惜造假,既背离教育精神,也是自欺欺人。更重要的是,与其花心思造假,不如花精力做好就业帮扶工作。高校负责人不妨多放下身段,多跟企业打交道、打好交道,特别是在培养人才上更接地气,与市场需求形成精准对接,相信能提升就业率,这不比造假强?

    责任编辑:朱远祥
    图片编辑:金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