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香港马拉松再现跑者猝死,为何悲剧多发生在终点前后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2024-01-23 19:46
来源:澎湃新闻
私·奔 >
字号

1月22日,据香港马拉松官方确认,一名年仅30岁的半程马拉松项目参赛者,在完赛后返程途中,在香港地铁天后站突然昏倒,送院抢救后不治身亡。

目前,赛事公司已经与其家属联系,并且提供适当的协助。同时,主办方也提醒所有参赛者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自2006年起至今,这已经是第6位在港马不幸身亡的跑者,特别是从2012年之后的10届比赛,这条“魔鬼赛道”已经夺走了5位跑者的生命。

就在这次猝死事件发生后,香港教育大学健康与体育学系副系主任雷雄德就表示,跑马拉松是高负荷的运动,参赛者一定要量力而行,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

香港马拉松鸣枪起跑。

魔鬼赛道,量力而为

在港马落幕后两天,关于跑者在赛后猝死的消息依旧在发酵。

据中国香港地区媒体报道,这名身故的男性参赛者姓张,今年30岁,报名参加的是香港马拉松的半程项目。

比赛结束后,他还是正常领取了完赛奖牌和自己存好的装备,然后准备乘坐地铁前往油尖旺和朋友吃午饭。然而,当他在中午12点左右到达香港地铁天后站时,他突然晕倒坐在地上。

遗憾的是,这名跑者被送往律敦治医院抢救后,依旧不治身亡。

根据中国香港田径总会及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透露,这名猝死的半马跑者是海南人,任职工程师,在香港地区工作的几年时间,他也一直有运动习惯。

事发后,香港警方已经联络到他的家人,中国香港田径总会和赛事公司对这位跑者的猝死表示哀悼,并慰问了他的家人,并且尽可能提供各种协助和善后工作。

香港马拉松现场。

这已经是香港马拉松从2006年至今,有公开报道的第6起猝死事件。

据报道,从2012年到2018年的6年间,有4位跑者晕倒后去世,猝死跑者的年龄在24岁到52岁,部分参加的是10公里的比赛。

作为亚洲范围内最受欢迎的几场大型马拉松之一,港马因为其“魔鬼赛道”的困难程度,让不少参赛者吃到了苦头。

据中国香港田径总会的消息,今年的港马有842名参赛者受伤,其中大部分为擦伤和扭伤,到比赛当天下午4点,共有39人送院治疗,一人到22日依旧情况危殆。

其中有一名参加10公里的男性跑者情况非常严重,在维多利亚公园靠近终点处晕倒,一度心脏骤停,幸好经过抢救情况改善。

事实上,今年港马的天气已经较前几年“温和”了不少。

据公开资料报道,港马最严重的事故情况发生在2006年——由于天气湿热,当日有4800多人抽筋及不适,22人送院,其中一位33岁的男性跑者不治身亡。

为什么猝死多发生在半马?

心脏骤停和猝死,是全世界马拉松比赛都会面临的考验。

香港教育大学健康与体育学系副系主任雷雄德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引用了一段国际权威机构的数据——一般的大众长跑比赛,每10万人参与就会有1人在赛后猝死。

正因如此,雷雄德也强调,特别是10公里以及半马跑者,应该特别注意心脏的负荷问题,如果未能及时恢复正常,很容易引发心脏疾病。

翻看港马这些年出现跑者猝死的情况,大多数出现在半程马拉松以及10公里的项目,而且普遍是跑到终点附近或者在终点之后发生猝死。

究其原因,不少人在感受到“跑步热”后,也想随大流涌入马拉松赛道,而相较于专业度更高的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则成为跑步“菜鸟”的首选。

“参加全马的选手几乎都需要进行系统的长时间训练,这个跨度短则三四个月,长则需要半年或者一年。他们要经常进行20公里以上的训练,所以比较了解自己。”专业跑步教练王晓刚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在他看来,很多参加半马的跑者是属于“冲动型消费者”,不少人平时可能只能跑5公里或者10公里,但是感觉21公里的赛程只要“咬咬牙就能跑完”,并没有去了解自己的身体极限。

对自己负责,关注终点前后的身体状态

以港马在过去20年出现的6起猝死事故为例,在这些令人扼腕的不幸之中,其实也有一些共同点——跑者基本上都处在壮年,平时身体状况良好,也经常跑步。

“很多参加半马的年轻跑者,因为经验不足,专业度不够,在大赛上很容易兴奋过头。”王晓刚指出,这也成为赛道上的悲剧大都发生在终点及终点附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缺乏系统训练,不了解身体在极限状态下的变化,在接近终点时,他们听到旁边观众或者志愿者的加油呐喊,很容易因为肾上腺素加速分泌而开始冲刺。”

“他们下意识地加速,可能就造成心率超过200。或许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可以承受的极限范围。”

正因如此,在参加马拉松比赛前以及比赛过程中,有四项原则参赛者们应该时刻牢记。

首先,不能盲目参赛。

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听从医嘱。

长跑和马拉松都不是赶时髦,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虚荣心、赶潮流而参赛。没有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没有太多耐力运动的基础,参赛无异于拿生命开玩笑。

其次,不应该只做短期训练。

参加任何跑步比赛都要有长期稳定的训练,以及循序渐进的跑量。不能认为身体素质好、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

短时间的跑步训练不但无法改善心脏功能,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

第三,要在比赛中注意心率、脉搏。

合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因兴奋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

若出现胸闷、心悸、头脑发晕、出冷汗、虚汗时,应停止跑步。

第四,赛后不要马上停步。

所有参赛者在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并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下,随后再进行全身放松活动,消除疲劳。

    责任编辑:滕飞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