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推动招商引资走深走实”专题协商议政会发言摘登
围绕资源抓招商 紧盯产业引项目

省政协委员,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杨小平
1.深挖招商优势。加强部门联动,梳理分类全省核心资源,招引央企和有实力的投资商深度开发。聚焦14条重点产业链,采取省级包抓领导、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招商部门联动招商模式,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商。研究制定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系统化的政策措施激励招商。
2.拓展招商渠道。发挥好民主党派、工商联、侨联优势,助力招商引资。在重点企业、社会名流、陇原优才中选聘省级招商大使。深化与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招商合作。全面推行“展会+招商”模式,充分利用国内重点展会,举办专题招商推介甘肃优势资源和项目。利用兰洽会、药博会、文博会、伏羲大典等重大活动,文化经贸搭台,招商引资唱戏。
3.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探索“基金+产业”招商模式,加大省级产业引导基金跟投范围,支持市州和园区设立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基金。将“证券+企业”作为招商增长点,招引省外优质企业在甘注册发展。编制2024年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清单、投资机会清单、产业政策清单,提高招商精准性。
4.提升招商实效。加强省级领导分片包抓工作机制,促进省市县三级领导联动包抓。科学设定招商引资成效评价指标,探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招商项目统计数据进行抽样核查和考核评价。加大招商引资政策兑现力度,着力提升项目代办服务质量,完善招商项目投诉受理机制,严格落实“六必访”制度,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保障招商项目更快落地。
降低工商业到户电价 助力招商引资换挡加速

省政协委员,酒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嘉峪关市委常委程子建
1.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多元竞争、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格局。加强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间的协调性,在充分发挥中长期市场平衡长期供需、稳定市场预期作用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现货市场建设,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准确反映电力成本及电能供需关系,促进中长期市场价格合理优化,统筹平衡供需两端利益。
2.探索研究用电企业跨省购电机制和发电企业跨省售电约束机制。允许省内用电企业跨省购电,提升用电企业的议价能力。同时限制发电企业跨省交易电价低于省内交易电价,引导便宜电、特别是便宜绿电供省内使用。
3.立足省情,稳步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输配电价定价机制和辅助服务费用分摊机制。在“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输配电价定价原则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电网公司及周边省份的支持,探索省内输配电网成本向省外用户分摊。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辅助服务谁受益、谁承担”的要求,针对外送产生的新能源调峰辅助服务费,建立省外用户承担费用的分摊机制和省内发电企业按贡献获得收益的补偿机制。
做实做强产业园区平台载体 支撑带动实体经济集群集聚发展

省政协委员,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张爱胜
1.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应支持园区运用市场化思维推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精简、高效、管用的管理架构。
2.强化产业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一方面,从省级层面统筹考虑各园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环境承载能力,强化顶层设计,引导各园区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支持打造一批“专而精”的产业集聚型园区,构建主导产业明确、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链条完整的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另一方面,省级重大招商引资资源向园区倾斜,重大产业招商项目优先向国家级、省级园区布局。
3.加大要素保障供给,加快完善园区平台功能。应进一步健全园区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增减挂钩”等机制;建立全省统筹的园区建设运营专项基金,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项目顺利落地。提高高耗能企业绿电配比供给,多措并举推动形成有竞争力的市场交易电价。
4.引导发展“飞地经济”,推动资源互补共享。应加快出台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优先与东中部地区共建“飞地园区”,实现资源市场互补、产业上下游共促。同时,引导省内各园区积极开展合作,互补发展空间不足、资源受限不足。
发挥国有资本招商引资杠杆作用 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聚链成群

省政协委员,甘肃公航旅集团财务部主任、内部银行行长 狄振东
1.抢抓政策机遇,做大平台载体。我省有必要扩大地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工作,发展壮大产业金融,用国有资本撬动招商引资、以产业金融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同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金融控股、财产保险等产业金融平台,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带动放大效应,以大企业大平台带动大产业大发展。
2.强化家底意识,增强资本实力。充实我省优质流动性资本实力,有助于在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把甘肃家底做厚实。千方百计做大资产体量,充实资本实力。千思万虑提升发展质量,增强企业核心功能。千仓万箱增加现金流量,保障市场化资本运作资金需求。
3.强化投融资功能,放大资本招商质效。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应在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打造新兴产业新支柱、紧抓未来产业新趋势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引领作用,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和人才支撑作用,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研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有效贯通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发挥投资布局、整合运作和进退流转专业化平台作用,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为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聚链成群贡献国资力量。
集聚科技资源 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省政协委员,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陈富荣
1.在提高整体创新效能上下功夫,推动科技成果招商竞相涌现。加强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高校院所、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等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设立联合基金,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实施国产化替代科技攻坚行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微生物技术、先进核能、新材料制备等新兴产业技术攻关布局,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在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上下功夫,将创新人才高效配置到产业招商创新链上。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大力推进“产才融合”。积极对接兰州大学、中科院系统院所以及知名企业,大力引进高端科技资源,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织创新联合体,构建以企业为基础、项目为纽带、大学为支撑的协同创新模式。支持省科学院整合科技资源做优做强,打造甘肃战略科技力量。支持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搭建省级创新平台,持续实施“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为产业链招商提供硬支撑。
3.在持续营造创新生态上下功夫,为“双招双引”注入强劲动力。发挥兰白两区示范效应,做优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评价、科技奖励改革,建立多元分类评奖机制,扎实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知识产权的声明制度,建立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吸引更多资本、人才持续涌入甘肃。
打造绿色化工招商引资要素保障“高地” 为“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注入新动能

省政协常委,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副主委,武威市政府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 陈一夫
(代表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发言)
1.打造平台、政策要素保障“高地”。加大省级统筹力度,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打造河西走廊绿色化工产业带。争取将河西走廊(含白银)整体设立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创建面向“一带一路”的绿色化工出口制造示范基地。从省级层面尽快出台河西走廊绿色化工产业带发展规划;制定河西走廊绿色化工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支持新能源发电及时接入甘肃电网;统一绘制产业带15家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图谱,严防过剩产能、淘汰项目落户产业带。
2.打造科技创新要素保障“高地”。布局打造校院企合作创新孵化平台和科技创新联合体,将兰州打造为引领我省绿色化工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试点建立化工领域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和经纪人队伍。优先支持绿色化工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建设科研中心,鼓励绿色化工企业协同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3.打造环保、安全等要素保障“高地”。积极推广第三方环保安全管家服务,开展化工企业环保安全执法向园区授权试点。创新企业融资模式和评估担保模式。建立企业、高校、社会力量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出台园区安全环保监管人员危险岗位津补贴政策。
4.打造科普、宣传等软要素保障“高地”。创造条件举办国家层级的绿色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全国绿色化工行业学术交流会议,举办西部绿色化工产业博览会,推介我省发展绿色化工的突出优势。
建设招商大数据平台 精准助力全省招商引资工作

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 郭奇志
(代表省工商联发言)
1.精准“定位”,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依托全国企业经营大数据,绘制重点产业分布图和产业链图谱,打造“产业招商雷达”,解决“招什么”问题。重点收录掌握全国相关产业龙头企业信息,形成甘肃发展所需企业的热力图,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客商资源库等,将招商目标从“面”精确到“点”,实现“按图索企”。
2.精确“展示”,建立招商引资宣传平台。绘制省级和地方产业链招商图谱,实现产业、园区、资源、政策、动态等资讯直观立体呈现,让企业随时能查询、轻松看得懂。建立“一企一档”的数字档案,为企业提供要素供给,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匹配,提高招商效率。
3.精准“驾驶”,建设招商项目管理系统。部署招商大数据平台功能开发,以管理系统实现招商前、中、后期全流程的即时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解决“有跟踪无管理、有统计无分析、有数据无互联”等问题。将线上的数字化全流程招商管理与线下招商服务紧密结合,形成“线上集成—线上管理—线下跟进—线上反馈”协同管理机制,实现省级层面“一盘棋”部署,线上线下步调一致、协同推进。
4.精准“亮灯”,科学设立正向激励机制。对项目签约、注册、准入、开工投产实行全程闭环监测,通过线上审批、实时预警等方式推动实现拿地即开工、开工速竣工、竣工早投产。对全省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和完成情况进展进行全流程追踪,多维度跟踪招商绩效。开展招商比拼,提升招商引资成效。
构建政校企信息互通平台 为招商引资提供技术技能人才要素支撑

省政协委员,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徐宏伟
1.加快构建政校企信息互通平台,让企业知“学校所能”,让学校知“企业所需”。由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牵头,联合产业园区、龙头企业、职业学校、普通高校、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共同构建政校企信息互通平台,加强政、行、企、校、社多元主体深度协作,为招商引资汇聚人才资源,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
2.政策赋能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瞄准产业转型升级育人才,释放招商引资人才优势。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和质量。优先发展国家战略所需的重点专业,积极建设我省14条重点产业链所需的紧缺专业,密切关注市场热度高、需求旺、口碑好的热门专业。积极开发一批“数字化+”“人工智能+”“绿色+”专业,为传统产业实现“智改数转”升级提供支撑。加快对职业院校教学设施设备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深入开展数字技能职业(工种)培训,打造高水准数字化实训基地,丰富数字化实训场景,提升教学数字化水平。
3.深化职教改革,激活技能人才培养潜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技能人才支撑。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加大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指导力度,动态优化调整职业院校专业结构,避免“专业设置同质化问题”,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加大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力度,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创新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我省招商引资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推动招商引资走深走实”专题协商议政会发言摘登 甘肃政协发布 轻触阅读原文
甘肃政协发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推动招商引资走深走实”专题协商议政会发言摘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60天内付款
- 国新办发布会,中国人的成就感拉满
- 美国将限制中国公民购地,中方回应

- 美股三大指数均小幅高开,纳斯达克指数涨0.51%
- 远洋建管:上半年新拓代建项目33个,签约面积562万平方米

- 《封神演义》里哪吒的一件法宝,是一条红绫
- 《西游记》里猪八戒下凡化成人形后,娶亲暂居的地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