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味in青浦丨徐泾汤炒百年传承,守正出新百花齐放

2024-02-15 18:41
上海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绿色青浦 绿色青浦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春节的诸多习俗中,食俗是重要的一项。在青浦,各个街镇拥有丰富多彩的年味美食,它们或许源于祖辈的传统,或许是街坊邻居口口相传的创新。这些美食不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更是青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体现。值此新春,青浦融媒体中心联合各街镇分中心推出“年味in青浦”系列,展示青浦特色年味美食。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青果来看看特色年味美食之徐泾汤炒!

在青浦,说到特色菜肴,就不得不说“徐泾汤炒”。“徐泾汤炒”起源于青浦徐泾的蟠龙古镇,也就是今天青浦的网红打卡点“蟠龙天地”附近,迄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民间素有“万里国道第一镇,精美汤炒在徐泾”的美誉,“汤炒”在青东地区及闵行诸翟、松江泗泾、嘉定黄渡等地广为流传,成为了老百姓在婚丧嫁娶等宴请中必有的“特色菜”,而在年夜饭桌上,自然也少不了一碗“徐泾汤炒”。在2019年的时候,徐泾汤炒烹饪技艺被列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代相传的徐泾汤炒如今已经传到了第六代,而在徐泾地区名气最响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去拜访的徐泾汤炒第三代传承人,王勇。一起跟随镜头,去到王师傅的后厨看一看。

徐泾汤炒的最大特征就是不起油锅,将原料放入事先熬制的高汤中,翻煮之后勾芡,即可起锅装盆。这些步骤听来简单,但其实每一步都需功夫:荤素搭配的原料囊括各种山珍海味,吊汤的制作又分高汤和清汤两种,不同的食材要搭配不同的汤底,最后勾芡助味,保证口感脆嫩的同时,更要突出主料、增加色泽,配合得当的翻勺手艺,这一道汤炒菜才算圆满。一道道精美的徐泾汤炒也承载着一代代徐泾人的回忆,作为一种极具包容性的烹饪技巧,徐泾汤炒在食材上丰富的选择和变化,也让每一代人都为徐泾汤炒打上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印记。

听完徐泾市民对汤炒的情感,我们不难发现徐泾汤炒它既是“民间手艺”,也是“民众佳肴”,徐泾汤炒营养丰富、色泽鲜艳、可荤可素、可浓可淡、可咸可甜、不油不腻、不稠不稀、口感润滑、老小皆宜的特点,使其成为了一种覆盖面很广的大众美食。而作为非遗的徐泾汤炒烹饪技艺也并非一家独专,如今在徐泾镇上,擅长汤炒的厨师不论师承早已遍地开花。随着时间变迁,餐桌上的菜肴不断更迭,这汤炒也是一路沿袭、一路创新,汤底与食材的各种巧妙搭配,让徐泾汤炒焕发出紧跟潮流的勃勃生机。最后我们就跟着记者一起去学一道简单又好吃的创新汤炒。

这道徐泾汤炒的创新甜羹确实是看起来让人特别的有食欲,而且制作工序也不复杂,大家都可以在家里尝试一下。虽然都说徐泾汤炒的高汤是它的灵魂,在传统的汤炒技艺中,汤有高汤和清汤之分,汤汁可以分为荤汤、素汤两种,汤的味型也有单一味和复合味的区别,吊汤的工艺则还有一吊汤、二吊汤、三吊汤的讲究,但是除了这些属于“烧来吃的”人代代相传的秘方之外,广大的徐泾人民和新生代的厨师们,也通过自己的方式,赋予了这一传统烹饪技巧新的滋味。

大家现在经常能吃到徐泾汤炒至少就有五六十种之多,在徐泾人的年夜饭饭桌上,每年都会有几道大家从小吃到大的汤炒,每年也同样会有厨师们尝试的全新汤炒,各种创新的食材和汤底的搭配,给予了各路大厨施展身手的广阔空间,也让徐泾汤炒得以在传承老味道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记者:丁全青

摄影:周于成(首席)、袁丹凤(名优基层)

视频:周于成(首席)、王威溥华、丁全青、朱泽敏

原标题:《年味in青浦丨徐泾汤炒百年传承,守正出新百花齐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0)
    发表
    已经到底了
    • 故宫门票乌龙
    • 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呈现五个特点
    • 外交部回应中美下轮关税谈判问题
    • 赴港留学人数攀升,香港新举措鼓励酒店商厦改学生宿舍
    • 美国第三次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表遗憾”
    • 陆游的诗《文章》中“妙手偶得之”的上一句
    • 《庄子·逍遥游》中“其名为鲲”的上一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