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那么多人爱花,为什么又不买花?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戴媛媛
2024-03-05 19:1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国际妇女节将至,鲜花市场也整装待发,迎来消费节点。

鲜花寓意丰富,不仅是人们在节日送礼时表达美好祝愿的媒介,也是大堂、客厅、婚礼、病房、寺院、陵园等场景的常客,与精神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据统计,2022年中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达1986.8亿元。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鲜花消费。中国年人均消费10支鲜花,仅为同等人均收入国家的1/8-1/6。为什么?

2023年5月 《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年销售额达到3000亿元的目标。如何释放鲜花消费潜力?

爱花却不爱买花,是为何?

世人爱花,但买花成为日常,是近十年来才有的事。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鲜花的礼物属性更强,更多作为礼品,而非日用消耗品。不过,中国花卉消费趋势有所变迁。研究表明,中国的花卉消费正在走向大众消费,由节庆消费、阶段性消费向日常消费、周年消费转变。

鲜花消费日常化的今天,影响人们消费意愿的因素有哪些?还有哪些消费需求没被满足?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梳理发现,影响鲜花购买意愿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购物体验不佳或消费需求没被满足。中国花卉协会秘书长张引潮介绍,2022年实体花店零售业务市场总销售额达900亿元,鲜花电商零售市场规模攀升至1086.8亿元,占总规模的54.6%。与线下实体店相比,网购鲜花更实惠,选择更多,正在成为主流选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难免“网购鲜花踩雷”。例如,有网友吐槽:“谢谢老板,除了运给我鲜花外还送了一堆烂花烂叶和虫子,基本还原了生态系统。”

第二,时间与经济实力,没跟上买花需求。研究员调研时发现,不少年轻人认为莳花弄草是退休老人或有闲阶级的喜好,需要时间和经济实力去支撑。一些爱花消费者也表示,由于鲜切花普遍采用单品种成束售卖的形式,如果想做插花的话,需要的四五种花材,动辄花费百元以上,负担不起且花材有剩余。如此,消费者与鲜花互动的乐趣便大打折扣。

基于时间与经济实力的限制,可装点氛围但不需要打理和频繁更换的仿真花,成了鲜花的平替。在春节期间,“福桶”(也叫抱抱桶)是今年年宵花的增量之一。福桶内装有银柳(银留)、红色招财猫、仿真幸福树等配件,无需过多养护,价格便宜,过年氛围又足,受到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青睐。

然则,苏轼诗云“宁可食物肉,不可居无竹”,当养植物与精神世界挂钩,面包和鲜花不可兼得也就不能成立。这也与当下花的物质属性大于精神属性有关,当花成为景观摆设,便不再是某种精神上的必需品。

第三,长时间出门无人照管成困扰。对于养盆花的人来说,小长假期间家里的花会不会干死令其担忧。也因此,网友们会分享如流行绳子浇水法、套袋保湿法、深盆蒸发法等妙招,但这些方法依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市场上也有植物托管服务,但常见于高校组织的暑期志愿服务,或大型写字楼之中,而花卉托管服务在社区中还未形成趋势。

第四,中国花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人与花互动形式不足。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周武忠教授曾在上海“两会”上表示,现阶段上海花卉消费仍集中于花卉物质本身,花卉休闲游中的人花互动不足,花文化衍生产品欠缺多元化的创新创意植入。市场供给缺乏活力的根源在于花卉文化挖掘与利用力度还不够,花卉消费资源的创新创意转化缺少花卉文化内涵。

像买菜一样买花,鲜花消费潜力如何释放?

基于前述原因,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认为可尝试以下举措,释放鲜花消费潜力:

第一,完善花卉物流专业体系,降低运输损耗。鲜花属于生鲜产品,保鲜期极短且极易折损,对物流要求极高。中国花卉协会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张力表示,运力和时间效率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依旧存在损耗大、效率低、品控弱等“痛点”待解决。在欧洲、日本、韩国等,第三方地面物流全程冷链运输,但国内几乎没有花卉的全程冷链运输,物流专业化程度还不够高。

第二,细化消费品类,满足不同需求。对于鲜花作为礼品的属性降低,鲜花垂类电商花点时间产品负责人赵爽表示,并非需求变少,而是“他们需要更具设计感的花束去提高鲜花价值感”。例如,鲜花精品品牌野兽派便采用“故事订花”的产品模式,根据故事搭配鲜花,做成独一无二的花束,将送花人的故事转化成花束,从而形成了品牌特色。

第三,开展社区植物托管服务。当下,植物托管服务一般由花卉租赁租摆公司开展,面向家庭零散的植物托管服务较为稀少。对此,可鼓励小区物业开展植物托管服务,例如成都某小区设置植物寄养专区,由物业安排专人养护,向业主提供免费的植物寄养特色服务。有网友评价说有“爸爸妈妈去上班,植物去上幼儿园的感觉”。

第四,充分挖掘中国花文化内涵,增强花文化传播和花卉知识科普。中国花卉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在《中国花卉文化传统漫述》一书中,勾勒了中国花卉文化的三大传统:《诗经》由比兴引发的格物传统,《楚辞》由香草比譬的人格传统,以及主要由宋人发动的品鉴传统。此外,还有佛教传入后的象征传统,以及西方博物学兴起后格物传统与现代科学知识的交融。增强花文化与花卉知识的传播与科普,孕育更多新内涵,不仅有利于拉近人们与自然、鲜花间的距离,促进花卉文化在现当代的发展,还可以活化消费市场并推动花卉业高质量发展。

波斯诗人萨纳伊诗云:“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会卖掉一个,去买风信子,喂饱我的灵魂。”人们永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鲜花是其中的一个寄托。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责任编辑:吴英燕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