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征信白户这些行为可能涉犯罪,警惕贷款中介陷阱

2024-05-21 16: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征信良好、不限户籍,快速申领信用卡,高薪报酬,有需要的速度联系。”

这是一些中介在招揽“白户”时打出的话术,他们通过悬赏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的报酬,非常顺利地招募到了众多“白户”。这些中介在招募“白户”时,会明确告诉他们所要实施的行为及相关流程,并表示这将影响到他们的征信,这是他们要付出的代价。

尽管如此,为何还是有许多人趋之若鹜地报名,甘奉上自己的身份信息给中介呢?北京市信之源律师事务所刑事一部主任李博天律师为您以案释法,提醒您在生活中需要警惕贷款中介的这四大陷阱。

一、200万的房子估价500万骗贷 

44岁的李某在老家务农,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妻子也跟他闹起了离婚。当时妻子通过一个中介得知,只要他们夫妻配合到上海“办点事”,就能拿到50万元报酬。

就这样,李某和妻子带着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一起来到上海。随后,他们便和中介一起到浦东新区的一家银行办理贷款,工作人员拿出一张已经填好的贷款业务申请表,让二人签字就行。

李某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还有20余对夫妻也在青浦区购买了房产。这些人除了大多家境困难外,还有一个共同点——信用状况良好,也就是所谓的“征信白户”。

 简单点来说,中介通过多种渠道,招揽外地急需用钱、信用状况良好的“白户”来沪购房。同时虚增待售房屋实际价格,骗取银行高额贷款,借机获利。

举个例子,有一套房东挂牌价223万元的房子,中介想办法把评估价做到522万元,然后从银行贷走339万元。扣掉给房东的钱,116万元差价就是中介团伙的违法所得。

在做高房价时,中介不仅需要说服房东在前期配合做出已付清首付的假象,还要搞定第三方评估机构,让他们给出远高于市场价的评估价格。此外还要想办法帮助“白户”拿到购房资格,应对银行、房地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可能的询问等。

除此之外,中介在骗取房贷的案件中,为了能把“白户”的价值彻底榨干,他们也会顺便带领“白户”去办理几张信用卡,然后将信用卡套现。有些“白户”除了房贷,还在不知不觉间欠下几十万元的信用卡账单。 

2019年到2022年,以宁某中介为首的犯罪团伙招募了大量“白户”到上海,骗取多家银行房贷和信用卡等超6000万元,目前本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二、白户们为何不怕上征信黑名单

从该案件不难看出,这些“白户”是实施犯罪行为的关键。那么,他们都是什么身份?为什么愿意配合中介等人的行为呢?

在人们的印象中,“白户”可能多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老人,被人冒用了身份信息。但实际上,想要从银行获取贷款,老人的年龄会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因此,大部分“白户”其实是急需用钱的年轻人和中年人。一些不法中介就是看上了他们急需用钱的心理,才借机抛出“高报酬”的诱饵,引诱“白户”上钩。 

三、这些行为很可能已经构成贷款诈骗罪

具体到中介骗取房贷的这起案件中,“白户”即使不知道所购买房屋的实际价格,但肯定知道自己该还但还不起贷款,也知道申报材料上自己的工作地址、收入情况都是编造的,作为成年人,面对这么多虚假信息却依旧愿意配合,是不能用自己主观上不知情来抗辩脱罪的。因此,不只是“白户”,还有明知有异常,依旧配合的房东也同样涉嫌犯罪。

刑法第193条规定: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骗取贷款100万元以上,即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四、警惕防范贷款中介这四大陷阱

一旦走入他们的获利圈套,很可能要坐牢,这是中介们绝对不会告诉“白户”的秘密。 

陷阱一:假冒银行名义发布贷款广告

非法中介会假借“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贷款广告信息,或者会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声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向其缴纳一定的中介服务费即可轻松放贷。

事实上,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正规的金融机构,都有严格的贷款审核流程,并不是内部人员就能左右的,借款人不辨真假、信以为真,只会白白被骗高额的服务费。

陷阱二:虚假承诺

非法中介常以“低价手续费”“百分百获得贷款”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在借款人从银行获得贷款后,非法中介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借款人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面临维权困难。

有的承诺事先收取中介费、包装费,收钱之后直接拉黑跑路。有的“黑中介”承诺向正规银行贷款,实际是高息网贷,受害人付给中介手续费外,还要承担高额利息。事实上,正规的金融机构在放款前不会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

陷阱三: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

非法中介往往瞄准对贷款业务、流程不熟悉,或征信有问题的消费者群体下手,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迅速放款”服务,从中抽取极高的费用。

事实上,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贷款业务。有些不法中介甚至会不顾消费者偿还能力,怂恿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借款平台申请贷款,有的贷款产品本身就有很高利息,不法中介仍要再骗取一笔高额费用,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而不是提供服务。

陷阱四:伪造包装骗取贷款

一些中介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将客户本身信用度进行所谓的包装和提升,以此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后从中赚取差价。客户最终拿到手只是部分款项,却欠了银行巨额贷款。即便少数人通过包装贷款成功,也改变不了骗贷的本质。一经查出,不仅会被列入银行黑名单、收回贷款,还有可能与贷款中介一起触犯刑法。

信之源律师提醒您:

金融是受到国家高度监管的行业,企图通过从事贷款中介谋取高额利益的,最终必然会受到应有的处罚。

在办理贷款时,消费者应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和资料,不得伪造或隐瞒重要信息;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通过官方渠道了解贷款政策和流程;不应盲目追求高额度或低利率,避免被不法中介所蒙蔽。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保持警惕、理性选择、诚信守法,才能确保贷款活动的安全、合规和有效,一旦发现有中介机构或个人利用贷款进行欺诈或违法活动,应立即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和公共利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