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持续深化长护险试点,今年长护险基金支付12.7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2019-08-19 21:0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9年8月19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社区养老工作专项监督启动会。 展翔 图

提升养老服务供给、加强社区养老工作,是上海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8月19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社区养老工作专项监督,将重点监督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整体推进情况,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行和服务供给情况,医养结合、长护险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等。

此次专项监督,还将为上海社区养老工作立法做准备。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今年实现街镇全覆盖

上海市民政局称,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多年来上海一直全面推进“9073”格局。

也就是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套“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2018年底,上海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4.4%(按常住人口计算约23.2%);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81.67万人,占总人口的5.6%;百岁老人达2516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7人,即为长寿地区,如今上海的这一数字为17.2人。

民政部门正在持续增加社区养老服务供给。

上海市民政局称,目前在中心城区力推嵌入式养老,重点建设枢纽型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般为1000平方米左右的综合体,集日托、全托、助餐、医养结合、养老顾问、辅具推广等多功能于一体),2018年底已建成180家,2019年将实现街镇全覆盖。

同时,民政部门在发展社区各类功能性设施和组织,如长者照护之家,它以短期住养照料为主;社区老年助餐点,到2018年底已建成815个,日均供餐8万多客。

在农村地区,则因地制宜推广互助式养老,全面构建镇有“院”、片有“所”、村有“点”的服务网络。

每个街镇至少建有1个标准化的养老院。在片区、村层面,建设具有托养功能的社区为老服务场所。在村组层面,有示范睦邻点或依托村老年活动室发展具有老年人生活照料功能的服务场所。

除此之外,上海还开展非正式照料服务,如2012年开始实施的“老伙伴计划”,现在已有4万低龄老年志愿者,为20万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日常关爱服务。

2019年5月,上海市民政局推出“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各类养老院、养老服务信息“一键通查”。创新社区养老顾问服务方式,解决市民对养老服务“问不清”“找不到”的问题。

今年长护险基金支付12.7亿

2016年,上海成为全国首批15个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在3个区先行启动试点,2018年在全市推开试点,2019年正在持续深化长护险试点。

上海市医保局称,目前长护险试点总体情况符合预期,取得初步成效。

具体来看,截至2019年7月末,上海长护险试点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累计受理申请共计50.8万人次。需求评估方面,累计完成评估45.5万人次,其中符合待遇享受条件的39.1万人次。

护理服务方面,共接收服务对象41.6万人,其中接受社区居家护理服务的老人为30.5万人,接受养老机构服务的老人为11.1万人。长护险签约服务机构共1109家,其中,养老机构708家,社区居家机构401家。

队伍建设方面,长护险各签约机构已申报各类护理服务人员约5万人,其中居家的护理服务人员约3.5万,机构护理服务人员约1.5万。全市已扶持和培育养老护理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90多家。

费用支付方面,2019年长护险基金共支付12.7亿元,其中支付社区居家照护费用9.4亿元、养老机构费用3亿元、评估费用0.3亿元。

服务监管方面,近期上海市医保局正开展长护险专项治理工作。8月末,上海市医保局将全面排查潜在风险点、有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完善长效管理。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