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工智能为何还没有意识?李德毅院士:区分我和非我要一百年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19-08-30 15:42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人工智能被认为所向披靡的时候,它还不能干什么?人工智能在比较长远的将来仍然不能干什么?在8月29日下午举行的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前沿高峰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就“人工智能为什么还没有意识”题目做了主旨演讲。

李德毅讲述的第一个问题是意识的生物学属性。意识分为三种,第一级的初级意识叫做知觉意识,高一点的叫做自我意识,再高一点的叫做群体意识。

而意识的生物学基础,就是生物个体从大脑神经元到末脑的明确的边界感知能力,必须把我和非我的环境分离开来。李德毅举例,做成人造皮肤多么难,它包括七个功能:体温、自我保护、感应、新陈代谢、吸收、呼吸、分泌排泄。

李德毅在论坛现场做主旨演讲

李德毅提到,当刺激人体表面的时候,只有零点几个平方米,你要感受到并且采取措施。不止如此,身体的皮肤神经末梢到整个大脑的连接总传输导致15万公里,毫秒级的周期。他认为,人工制造出这样的人造皮肤,来日方长,也许还要一百年,也就是说,区分我和非我的期限大概要一百年。

就高级意识而言,记忆非常重要,记忆分成瞬间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记忆绝对不是存储。李德毅表示,瞬间记忆触发了短期记忆,短期记忆触发了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存有的信息才形成智能,因此高阶级的智能才能有意识的新的智能。

第二个问题,李德毅提到了智能的社会属性。典型的案例,两个小孩子掉到狼窝里去了,在讲语言的时候没有讲,后来上了幼儿园也教不回来了,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基因,如果不在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下是没有多少智能的。

李德毅表示,我有个这样的观点,语言也好、知识也好、文明也好,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这就是智能的社会属性。我在十多年前写过一本书,我在序言里就讲:人脑是一个小宇宙,是大自然和社会的映射。

所以人类的智能,李德毅个人认为至少有三块儿,记忆、计算、交互,这三个一体化的工作导致了人类智能。

第三个问题,李德毅提到智能和意识的关联分析。

现在,计算智能、围棋智能、聊天智能、驾驶智能的形式化都做得很好了,甚至可以超过人,人工智能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的智能。李德毅表示,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智能的题外延伸,它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

“人类作为机器人的造物主,不需要机器具有意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机器具有意识呢?它是我们的一个工具多好?只要能够按照我们人的需要,给我们开车、给我们做数学题、给我们人进行服务不就得了嘛?我相信人类足够聪明,人类可以控制让机器不具有意识。”

李德毅在演讲的最后表示,人类的进化史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拓展人类的发展史,我们无论从镰刀、斧头到现在的原子弹,都是解决着物质和能量都是一个动力工具,动力工具是人类体能的题外延伸,而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题外延伸,无论动力工具和智能工具都无意识。

至于人工智能时代最大的冲击是地球上突然出现一种超越人类的新物种,这些未来的生命抑或是人类的朋友抑或是人类的天敌?李德毅表示,目前定论太早,退一步讲,即使我们将来制造出这样的皮肤,能够区分物理的边界感知的话,还要有另外两个条件才能跟我们人类对抗,分别是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李德毅认为,这个“三部曲”要有时间长度要几百年甚至更长。因此,相比于担心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是否会给人类带来威胁,智能时代更要约束的是人类自身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