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每周只工作4天?那些北欧福利真让人酸
原创 Lens WeLens
还记得去年12月10日当选芬兰总理的桑娜·马林(Sanna Marin)吗?
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性总理(点击标题可看),当选之后,她的动态一直都备受关注。
而就在前两天,她干了一件“大事”。

目的是,为芬兰人提供更灵活的工作时间,让人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与家人、亲人相处,追求爱好,丰富生活。
她说:“这可能是我们工作生活的下一步 (This could be the next step for us in working life.)。”

当前,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依然是芬兰正常的工作制。
虽然提议还未公布具体细节,也不确定究竟什么时候能落实,但目前已经得到了各界的关注。
芬兰教育部长安德森表示十分赞同。她说:“让芬兰公民少工作点,是很重要的。” 她还表示,这不是一个女性风格执政的问题,而是向选民提供帮助和兑现承诺的问题。
这下有些网友抱怨起了自己的社畜惨状:




然而一些实验和现实的实践表明,增加一定程度的休息时间,其实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卫报》称,缩短工作周其实可以提高生产率。8月份,微软日本公司(Microsoft Japan)进行了每周工作4天,周末休息3天的测试,想要以此来改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结果显示,生产率惊人地增长了约40%。

更值得注意的是,减少工作时间会对自然环境带来好处。

近几年来,随着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一周工作四天或是缩短工作时间的概念,在许多国家都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为这不光会减轻人们的工作压力、避免因过劳带来的健康问题,还会提高工作效率,使员工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让员工和老板顺利实现双赢。
而在工作的基本制度这方面,可以说欧洲不少国家,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和芬兰同为北欧五国之一的瑞典,2015年就在哥德堡测试了“6小时工作制”,测试结果非常好,这样确实能提高生产率、幸福指数和健康水平。

也就是说,他们一周最多工作35小时,每个工作日只需上班7小时,如果公司要求员工在下班时间额外工作,就要支付高额加班费。
公司需要给一周工作35至43个小时之间的员工,加工资10%的加班费;一周工作超过44个小时的,需要付工资50%的加班费。
英国的一些企业如 Elektra Lighting、Think Productive 和 Portcullis Legals,也已经成功地转向每周4天的工作。
就全年的工作总时长来看,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德国、丹麦和挪威人每年工作时间最少,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和韩国人工作时间最长。
德国的员工平均每年工作1356小时,比墨西哥的员工要少900小时。按一天工作8小时算的话,也就是,整整少了112天半。

英国的大部分全职员工都有5.6周,即28天年假。且年假期间,收入与工资收入相当。
法国的全职员工,每工作1个月积累2.5天年假,每年大约可以有至少30天年假,年假津贴是上一年4月1号到本年3月31号全部工资收入的10%。
在德国,法定最低年假天数为24个工作日,大部分人的年假都在25到30天之间。休假期间收入一般与工资收入相当,但会也有公司提供额外的年假津贴。
荷兰的法定最低年假天数为20天,但一般都有25天,年假津贴为年收入的8%。
瑞典的法定最低年假天数为25天,并且年假期间,收入为同期工资加0.8-1.3%的年收入。
丹麦的员工即便是普通小公司,也有5周带薪休假,一些大公司会有6周假期。申请休假,很少有领导会直接拒绝,而且他们平时每周需要工作37.5个小时,也很少加班。
不光如此,每年5到6月份,丹麦政府还会根据每人前一年的缴税情况,发放所交税额的12%作为度假费。

除了工作制度的完备,欧洲的员工福利制度恐怕才是更让人柠檬的。
在产假政策方面,欧洲的国家普遍做得较好。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42个国家的产假分析,前十名中的所有国家都在欧洲,而保加利亚以最高59周的带薪休假排在第一位。

在德国,父母双方一共可以休14个月的带薪产假,两个人可以根据需要分配。带薪产假到期后,如果仍需要照顾孩子,则允许休非带薪产假,一共三年。最让人羡慕的是,在假期休好后,可以无条件回原单位入职。

再说北欧这几个国家吧,由于“人民之家”“普遍社会主义福利”的理念更深入人心,各项政策都在为扩大和发展普遍社会福利而服务,它们的福利政策更是被戏称为“从摇篮到坟墓”般的完备。
在丹麦,女性会拥有产前4周,产后14周的产假。男性可以享有妻子产后连续2周,即额外的6周左右的假期。父母还可以共享32周。

另外,北欧的女性工作者在社会中的比重非常大,这正是由于北欧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既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也为工作的女性减少家庭的负担使女性可以全心投入工作中,而无需顾虑其他因素。
芬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拥有不受限制的选举权和议会代表权的国家,在女性的就业保障方面做得尤其出色。

女性员工在预产期前7周就可以正式休假。产后,还有国家提供的8周带薪产假,以及长达16周的产妇补助金。等孩子满了3岁,父母双方还都能再休236天的育儿假,直到孩子上二年级。

最为重要的是,男方的产假不可以转让给女方,这意味着男方必须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在生产完毕后的前两个月,女方除了喂奶,其他事情较少涉足,反而是男方要负责孩子的起夜,换尿布,拍嗝,洗澡等工作,而不是回家休息养肥肉。这是小到小职员,大到CEO (比如扎克伯格),都相对遵守的“规定”。
最为重要的是,上述不少国家也拥有着完善的工会体制,有相当的话语权,会帮助员工处理劳资纠纷,也会关心员工的生活,为维护员工权益提供保障。
还记得上周吗,由于周三是元旦,我们也体验了一把上四天休三天的生活,不少网友表示,这一周过得很舒服。




马云说“996是福报”,刘强东说“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而像昨天发生的“老板要求设计师一天做100张设计图”这样的夸张事件,依旧存在着。


这些真实存在于职场的现状,确实都是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说到底,并不是说四天工作制就无懈可击,也不是说欧洲的福利制度就值得学习,不同国家的国情差异,终究不能忽视。
但至少,我们应该拒绝996这样的病态工作制,也有勇气期许更好的工作保障,争取属于自己权益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不需要以自在生活为代价的那种生涯。
好在,关于工作制度的讨论也并没有停止。
就在过去这段时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就提出了,中国版“四天工作制”的建议:
从203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 (36小时) 工作制。
目前我们不敢确定可行性,但是出现了这样的提议,至少让我们看到点希望,毕竟,芬兰都已经开始考虑四天工作制了,总还沉溺996的争论之中,总还是缺了点人味儿的。
期待早晚有一天,我们不用深陷在冗长的会议、也不必牺牲美好的周末,就能高效地完成工作,顺便,保持快乐。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7854449/amp/Finlands-new-Prime-Minister-Sanna-Marin-34-plans-introduce-four-day-working-week.html?
https://www.cnbc.com/amp/2020/01/07/flexible-work-finlands-pm-sanna-marin-wants-citizens-on-a-four-day-workweek.html
https://amp.theguardian.com/money/shortcuts/2020/jan/06/finland-is-planning-a-four-day-week-is-this-the-secret-of-happiness?
https://zdlm.github.io/guide/2017/12/31/denmark-walfare-system/
https://money.cnn.com/2018/01/19/news/economy/countries-most-maternity-leave/index.htm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621108/answer/121980746
https://www.scotsman.com/read-this/this-is-how-maternity-and-paternity-leaves-around-europe-compare/
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9/03/where-people-work-longest-and-shortest-hours/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0600111/answer/473175524
https://zhuanlan.zhihu.com/p/76819190
原标题:《每周只工作4天?那些北欧福利真让人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天灾还是人祸?
- 我国新增下达百亿以工代赈中央投资
- 国台办对台湾风灾遇难同胞表示哀悼

- 美总统特朗普:已经安排了伊朗会谈
- 银河证券:长期看好椰子水品类发展空间

- 一种便携式充电器,也叫移动电源等
- 荷兰画家梵高的一部作品,近期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展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