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毛戈平:25年前塑造了刘晓庆的美,至今仍不过时

2020-05-04 15: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蒋苡芯 新周刊

直到今天,刘晓庆在《武则天》中的妆容仍然让无数国人倾倒,毛戈平独创的“形、色、韵”艺术美学让每个女性独特的个人魅力得以彰显。

不论潮流如何改变,在毛戈平看来,了解自己的需求才是塑造个体美的重点所在。

25年过去,刘晓庆版《武则天》的片段仍时常在网上流传,网友评价剧中的武媚娘“托腮一笑百媚生,眉眼挑开温柔情,天上星辰亦微醺”。

1995年,40岁的刘晓庆演绎了武则天的一生。有网友问刘晓庆:“你演武则天时,有没有用牵引纱把自己的面部皮肤往上提拉?我发现那时候的你,比上世纪80年代演《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时还要年轻美丽。”

刘晓庆答道:“因为那是毛戈平化的妆。”

刘晓庆饰演的武则天。/《武则天》

去年8月,美妆博主“深夜徐老师”在其微博发布的“毛戈平改妆”视频登上热搜榜。视频中,毛戈平用了不到10分钟,对徐老师的妆容进行了修改。

评论蜂拥而至:“婴儿肥秒变鹅蛋脸,真是整容级化妆”“想给毛戈平寄头,想把毛戈平偷回家”……

作为中国知名化妆造型师,毛戈平手下诞生过成千上万张美人脸,除了刘晓庆和徐老师,还有《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陶慧敏,《京都纪事》里的刘蓓、邬倩倩,《上海一家人》中的李羚……他也被誉为“能将女人妆扮得更漂亮的人”。

毛戈平说:“每个女人都有可被发掘的美,我若是看到了,也总是希望她们自己能看到。”

“《武则天》对中国女性审美的推动让我意外”

某种程度上,毛戈平与《武则天》属于彼此成就。

1994年,《武则天》剧组成立,刘晓庆需进行年龄段跨越64年的表演。没有特效的年代,“解决化妆这件事,在国内属于很大的一个挑战”。由于化妆师悬而未决,剧组迟迟没有开机。

彼时,毛戈平在《武则天》剧组的一位朋友向刘晓庆推荐了他。上世纪90年代末,几乎所有顶级或知名的化妆师都在北京,听说毛戈平来自杭州,刘晓庆将信将疑,请毛戈平来为她试妆。没想到,毛戈平“拎了一个小塑料袋就来了”,刘晓庆曾在社交平台如此回忆。

毛戈平尝试将刘晓庆化得更显年轻,妆化到一半,导演陈家林进来问:“这个化妆师怎么样?”每天试用不同的化妆师却迟迟未果,陈家林言语中抱有期待。刘晓庆看着镜中的自己说:“就是他吧。”

某种程度上,毛戈平与《武则天》属于彼此成就。/《武则天》

当时毛戈平刚进百集电视剧《京都纪事》剧组10天,一度想放弃《武则天》。几经协调和等待,他才进入《武则天》剧组,任全组化妆师。

毛戈平说,剧中“刘晓庆在不同年龄段都可以驾驭美,并且这种美至今仍通用”的原因,主要在于化妆时对女性样貌中形、色、韵的把握。

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五官比例会有变化,毛戈平在面部轮廓的“塑形”改造上花了很多功夫,他将戏曲、戏剧、影视、流行与欧美、港台等多种风格融合,运用光影打底改变肌肉走向,“骨相和面部结构最能反映一个女孩的美感与年龄感”。时下女孩们化妆采用的高光阴影修容手法,就承自《武则天》。

色彩的运用更多呈现为层次的晕染,大到整张脸上“没有一块皮肤是同一种颜色”,小到眼睛刻画上更突出东方女性含情脉脉的妩媚韵味,陈家林曾评价毛戈平,“底妆像油画,眉眼像工笔”。

相较于日常化妆只是让女性显得更美的诉求,影视化妆则更考验化妆师的功底,对于人物定妆的一切规定均源自剧本的情境,除了年龄限制,还有人物性格、身份、状态,等等。为此,毛戈平翻遍剧本研究人物,做人物特质分析。

妆容也需随着拍戏进度随时切换,一个宫殿内,早上拍15岁的武媚娘,下午要拍70岁的女皇帝;此外,毛戈平还要负责其他角色的化妆任务。那时三十出头的他,每天背着小小的化妆包,奔波于上百名演员间,绘出一张张“盛唐美人脸”。

《武则天》播出后,剧中刘晓庆的造型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话题。毛戈平说:“国人对刘晓庆太了解,她的改变所有人都看得见,在当时大家都对化妆不了解的情况下,觉得就像魔术一样不可思议。”

不同人生阶段的武则天需要不同的妆容。/《武则天》

而他本人也被迅速推到了台前。毛戈平还记得早年在剧团工作时,化妆老师曾给这份职业定位为“把台前的演员打扮漂亮,让他们风光了,就是我们这些幕后的成绩”,没想到,一夜间,“风光”全都归于自己。

让他更为意外的是,“《武则天》的造型改变了中国女性对美妆的认识,甚至可以说是社会性的推动”。

此前,毛戈平被问及最多的问题是:“女人要化妆吗?”“化妆对皮肤有伤害吗?”“在脸上打阴影不就像长胡子了吗?”从那之后,问题变成了“高光怎么化?阴影怎么打?”“眼距宽,脸形大怎么办?”,等等。

片约接踵而来,电视、报纸采访不断,毛戈平1996年所著的《立体化妆》一书、1997年制作的化妆教学VCD均迅速售罄。1999年,毛戈平出版《毛戈平化妆艺术》,并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每到一地都引起热烈反响。女孩们蜂拥而至,围着毛戈平请教化妆技术,希望能成为他的学生。

“哪有男孩去干化妆的?”

毛戈平化妆美学观的形成,离不开他早年间在浙江越剧院做化妆师以及学习戏剧的经历。

毛戈平说:“与京剧、昆曲不同,越剧的妆容带有江南气息,偏向于秀美、娟秀的南方风格,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对美女的认知。”

13岁那年,毛戈平考入浙江省艺术学校。学了6年戏曲表演后,他被分配到浙江越剧院。起初,除了饰演一些群众角色,还被安排到舞美化妆组工作,给化妆师蓝玲做帮手。

毛戈平做得有模有样,同事都称赞道:“小毛化得不错啊,你干脆拜蓝老师为师,跟她学化妆得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拥有几十名演员的越剧团只有蓝玲和另一位化妆师吕梦春。1983年冬天,浙江越剧团开始全国巡演,彼时,蓝玲被调去筹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全团化妆重担落到吕梦春身上。

首站南京演出到第三天,吕梦春因突发旧疾被送往医院,整个团的化妆工作一度停摆。吕梦春对团长说:“让毛戈平到这里来一趟,我交代一下,让他接着做吧。”

毛戈平也没想到,这一顶就是三个月。巡演下来没出现任何纰漏,团长开始动员毛戈平改行做化妆。毛戈平回去和父母商量,父亲的回应是:“化妆是女孩干的事,哪有男孩去干这个的?我听都没听说过。”

“化妆是女孩干的事”,这种刻板印象长期存在。/unsplash

毛戈平想,当演员可能未来还是要面临改行,但“化妆这件事可以做到六七十岁,做一辈子,等到白发苍苍,戴着老花镜还在化的时候,想想也挺有魅力的”。

1984年初秋,20岁的毛戈平正式握起化妆刷。“一个合格的舞台化妆师,至少应该具备独立设计一部戏的能力,有深厚的人文和美术功底,以及良好的艺术直觉。”

剧团的历史古装剧目较多,他开始研究历代服饰和妆容特征,一本《历代服饰研究》不到半年就被他翻得七零八落。为更加精进自己对化妆艺术的理解,1988年,毛戈平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进修。

这一时期,毛戈平逐渐对女性美的塑造有了新的认识:“每个人的表情都是不一样的,人脸上的皱纹和长期的表情有关,是长期表情使皮下肌肉形成的断裂。”他发现,不同性格、经历、生活状态的女人,皱纹的表现也不同。

那时他常跑去街头拍照、写生,搜集不同脸部皱纹的外在表现,琢磨化妆时如何才能更接近生活的真实。

正在毛戈平准备将化妆作为终身事业时,更多质疑接踵而来。他最常被问及的是:“你一个男的为什么去做化妆师?”

毛戈平觉得,男性从审美角度出发,会提供不一样的视角。比如每个男人心目中都住着一个温柔女性的形象,“所以男性塑造女性的时候,会多一层维度”。

了解女性也是一位男化妆师的必要工作。毛戈平说,现在化妆师一般会采用两种手法:一是光影矫形化妆,这是最大众的一种手法,直接结果就是将人变得更漂亮,但缺乏独特性;另一种手法则显得更为重要,即个性化妆。

“在了解女性的个性后,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保留或放大她们的特点,我觉得这很重要,且有意义。”

与其追逐潮流,不如了解自己的美

《武则天》播出至今,毛戈平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中国女性对美的认知和追求能力在不断提高。

仅亚洲来说,他提到,韩国女性化妆总是偏温柔娟秀,一副好媳妇、乖乖女形象;日本女性则偏淑女、可爱,卡哇伊风格明显;而中国女性对美的追求更为独立、多元化。

比如中国女性在焗发时,染色总是较日韩女性深;妆容上亦是如此。毛戈平认为,中国女性在经历了学日韩、学欧美之后,已逐渐形成了能让自己自信的风格——眉毛、眼睛画得较重,在脸形修饰上相当下功夫,再加一个红唇,让五官整体看起来立体,彰显个性。

“你看我们的时尚杂志上章子怡、李冰冰、周迅的妆容,也总是做得更加自我、大气。”毛戈平说。

但也有一些时期让毛戈平觉得,中国女性追求美的路径走了一些弯路。

相对而言,中国女性对美的认知更多元一些。/unsplash

2005年前后,女性文眉、文唇线之风盛行,美容院纷纷打出相关业务招牌,许多中年女性成为目标客户。毛戈平认为,那时大家还不太会化妆,觉得这样方便;但当时的技术不够成熟,文出来的妆容显得雷人。“没有建立在艺术科学基础上瞎搞出来的东西,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前几年,韩剧的风靡让一字眉迅速出现在很多年轻女孩的脸上。毛戈平说,眉毛往往决定一个人气质的走向,比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眉毛提起来,是为了强调她八面玲珑、眉飞色舞的性格;林黛玉的眉毛弯下去,温柔安静的美人气质就能流露出来。

对于一字眉,“脸形略长的女性化最为合适,但方脸、圆脸化上了,会把脸压得很短,反而暴露样貌缺陷”。

而近来网红妆容教学盛行,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妆容:“柔雾水蜜桃妆”“海盐焦糖湿吻妆”“枫叶南瓜妆”“春意浓情斩男妆”……毛戈平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很多女性正在追随相对统一化的化妆模式,缺少对自我形象的准确认识,而真正的化妆应该用美学理念去塑造,而非一味地模仿和学习。

他认为,化妆应为女性增添由内散发的气质,而不是给一个妆面贴上流行标签。相比于在网络上搜索词条“眉毛怎么化”“眼睛怎么化”“嘴唇怎么化”,最为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早在2000年,毛戈平就创办了美妆品牌和形象设计艺术学校,他希望能改变更多女性对美的认知和理念。

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国货美妆业还未得到发展,毛戈平化妆箱内的化妆品均来自国外,商场专柜也没有国货的身影,很多女性追捧国际品牌,“但我很清楚,带有国际和大牌标签的化妆品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的肤色和体质”。

比如外国人大多肤质偏油,所以国外的粉底偏干性;但中国女性的肤质偏干,更适合滋润感强的化妆品。

毛戈平形象设计艺术学校的教育也在力求“保证美的基底”。如今,它在全国有10所分校,教案每年都会更新,但美学观念的基本功——形、色、韵,仍然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东西,20年来从未改变。

近年来,手术技术与科技技术的双重发展也让医美、修图在女性群体间流行。毛戈平理解活在当下的女性对流行与时尚的需求,也并不反对这些“追求美”的产物,但希望这份修饰可以在适可而止范畴内进行。“想美是没有问题的,别太过分把自己搞得很古怪就行,流行还是需要与艺术结合。”

毛戈平说:“没有什么会永远年轻,流行会过时,美人会迟暮,但在我眼里,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美,因人而异去塑造才是对的,我们要用艺术美学的观点审视和构建女性大方、得体的美,这样的美才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

作者 | 蒋苡芯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标题:《毛戈平:25年前塑造了刘晓庆的美,至今仍不过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