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市民文化客厅|听童谣、品老字号美食,直播里的上海老味道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20-06-22 09:30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豫园的梨膏露特饮、松鹤楼的八宝绿豆汤、绿波廊的精致小点、南翔的小笼馒头,各色精美的点心,在豫园的夜色中显得更加精致动人……6月21日晚,夏至之夜,这些上海人熟悉的老味道,以一场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方式,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澎湃直播录像)

这是由新华传媒依托上海报业集团举办的“市民文化客厅”第十五期活动,为响应首届“上海夜生活节”, 也是该活动第一次尝试在夜间举办。“走进豫园,夜色的上海老味道”,这一期活动也真正走进了上海文化客厅——豫园,由新华传媒联合豫园股份及申活馆共同主办。在豫园里,嘉宾们就着各种上海的精美小吃,唱起沪语童谣、闲话上海人的夏天,品味豫园的夜色,共同感受“豫园里的上海老味道”。

“走进豫园,夜色里的上海老味道”直播走进了上海文化客厅——豫园。

豫园里的海上梨园是此次活动的举办地,这里也是上海老城厢里的一处私藏文化地,站在这个古色古香的雅致空间,可以俯瞰豫园、远观陆家嘴。而活动还未开始,桌子上精美的茶点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绿波廊的金腿小粽、椒盐葫芦酥,个个都像精美的工艺品。作为上海人心中最“高大上”的美食地标,绿波廊的这些精致小点是上海接待国宾的重要内容,曾经被许多国家元首点赞,不仅是豫园的招牌、也是上海乃至中国美食的文化代言。

淡雅的栀子花香里,孩子们的沪语童谣歌声为活动开场,带着大家的记忆回到了小时候的上海。

上海知名作家马尚龙老师和沪语童谣唱作人王渊超作为嘉宾登台,一边和在座观众一起品尝上海小点,一边聊起并弹唱起他们记忆中的 “上海味道”。

马尚龙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出版了不少和上海有关的作品,诸如《上海女人》、《上海路数》,在现场和大家分享文化故事同时,也分享了他儿时的上海“老味道”。

“乘风凉、吃西瓜、喝绿豆汤”,这似乎很多上海人儿时的夏天记忆。马尚龙说:“我们那时候的童年是50年前的童年,那时候到了夏天一定要乘凉,我们今天主题是‘夜色里的上海老味’。我觉得老味道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属于味蕾的记忆,我吃过一些什么东西,50年前都可以记得;还有身体的记忆,那时候夏天非常热,没有空调电风扇,所以当年的夏天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一条弄堂人几乎都出来了,都出来乘风凉。但是也不可能呆着只是扇扇子,总要讲话,老人有老人的话题,小孩有小孩的话题,青年人也吵来吵去。”

舌尖上的上海回忆中,包括了绿豆汤和梨膏露,如今,这两种最寻常的消夏产品在豫园里都实现了“华丽转身”。

在现场,一碗加入了红绿丝蜜枣、百合、糖金桔、冬瓜糖、葡萄干的八宝绿豆汤,在颜值和口味上都让人惊艳。这碗出自松鹤楼的绿豆汤,被马尚龙笑称:“我小时候没吃过这么豪华的绿豆汤,算是刷新我人生巅峰的绿豆汤。”

而另一个瓶子如同话筒般的梨膏露,则是如今豫园的网红产品,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甄选了金银花、茯苓、甘草等七种草本,凝萃将近60%的梨汁,才有如今的味道。

来到豫园品尝老字号美食,南翔小笼是少不了的打卡地。除了现场尝试最传统的鲜肉小笼外,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豫园也为湖北带起了货,来自湖北的小龙虾和上海传统美味小笼包相结合,呈现了一款麻辣小龙虾口味的小笼馒头,此外,绿波廊、上海老饭店、老桐椿、松鹤楼面馆,也都推出了由湖北小龙虾制作的菜品。
由于现场采用了上海联通的5G直播技术,直播也走进了美食制作的后厨,视频里绿波廊的点心师傅的“手艺活”,让人看到上海老味道背后的工匠精神。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上海人的老味道里还有香囊的记忆。嘉宾们在满足了舌尖上的味蕾之后,动手制作起了传统香囊。至今已有两百三十余年历史的童涵春的中药师,现场讲解了独特的中草药配方。这些香囊具有清香、驱虫、辟瘟、防病的功效素,外观搭配织锦缎、盘扣、刺绣等元素,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不仅实用,而且好看。

在各种美食记忆之外,市民文化客厅也准备了精神上的食粮,这一期推荐书单也无不充满“老上海味道”,包括马尚龙的《上海路数》、和上海童谣相关的《童年辰光》、还有《上海滩的万国风情》、《上海老味道》、《玻璃电台》、《上海摩登》。

主办方上海新华传媒董事长陈启伟表示,“市民文化客厅”今天走出书店来到豫园,可以说是上海文化品牌和上海购物品牌的交融见证,上海报业集团新华传媒的市民文化客厅走进豫园的文化会客厅,也是一次交流和携手。现在正值五五消费节和上海夜生活节,我相信这场线上线下的联通活动可以尽显国潮魅力。大家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可以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生活的信心和力量,用阅读和美食为前行增添活力。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