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区块链应用落地区域股权市场,上股交区块链接通证监会监管链

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
2020-09-28 17:17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9月28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上海股交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上海股交中心区块链建设项目实现全部业务数据上链,并成功与证监会监管区块链实现连通对接。

上海股交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峰在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股交中心在获证监会批准成为首批区块链建设试点单位后,联合同济区块链研究院,共同推进与证监会监管链的对接与交互。目前,已能够实现市场内全部企业、中介机构、投资者数据上链,涵盖挂牌、展示、托管、交易、资金、信息披露等全部业务数据,在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行为的同时,提高了信息透明度,为证监会创新监管模式、重构监管链生态提供蓝本。

张云峰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整体融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其中除了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外,市场建设的信息化治理水平问题也导致市场存在信任成本较高、业务流程繁琐、监管难度较大等问题,进而影响了市场交易活跃度和融资效率。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系统都向集约化趋势发展。而当前我国34个区域性市场各自建立了信息技术系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集中统一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后台管理创造了可能,能够帮助各市场将更多人力、财力、精力放在探索业务创新上,在前台展业中各自发挥优势,形成百花齐放的良性竞争局面,真正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融合发展。”张云峰说。

据了解,上海股交中心基于同济区块链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平台梧桐链,发挥区块链防丢失、防篡改、可追溯、易扩展等特点,创新性的运用梧桐链的智能合约和UTXO技术实现数据上链,确保申报数据与监管数据的真实性、可追溯性与完整性;基于跨链技术规范,实现与监管系统的互操作性,为监管部门实施监管提供极大的便利。

同时,能够实现资源集聚和资源共享,缓解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局面,弥补资本市场功能发挥不足的现实,并解决资本市场业务流程冗长、业务操作成本过高、多重监管且标准不统一以及存在中心化信任架构等问题,提高市场规范效率,降低资本市场信任成本,重塑资本市场信用管理体系。

张云峰强调,区块链技术在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落地应用,将推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业务创新和规范发展。

“下一步,上海股交中心将进一步积极探索与其他金融基础设施进行对接,构建并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生态系统。致力于通过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与革新,共同构建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联盟链,并着力推动其他层次资本市场引入区块链,最后实现法律法规制度的创新突破,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张云峰指出。

官网资料显示,上股交于2010年7月设立,2012年2月15日正式开业,是经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上海市唯一合法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

职能方面,上股交致力于服务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缓解这类企业的融资难题,为非上市的中小企业提供改制挂牌、非公开发行、股票登记托管、股票转让、价值挖掘、宣传营销等金融服务。同时,为投资者提供股票买卖、报价、清算交割等综合性服务。对挂牌、展示企业的规范运作、信息披露及股票转让各方行为进行自律性监管。

目前,上股交已经形成“一市三板”的市场格局。其中,股份转让系统(E板)为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股票转让、非公开发行、重组并购等各类服务。科技创新板(N板)主要服务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型股份有限公司,帮助企业与资本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全方位孵化培育科创企业。展示系统为各类中小微企业的展示、宣传提供服务,包括完整信披层和基础信披层两个层次。

    责任编辑:王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