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城市策略︱美国西部:气候变化之下,提升野火适应性韧性

相欣奕 李扬
2023-08-14 20:49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夏威夷毛伊岛野火中被焚毁的车辆  视觉中国 图

 受干热天气和飓风“多拉”影响,有逾10万人口的美国夏威夷群岛第二大岛毛伊岛8月8日爆发野火并迅速蔓延。据当地时间8月12日消息,夏威夷毛伊岛野火已造成至少93人死亡,遇难者人数预计仍将上升。针对防范野火灾害,澎湃新闻市政厅曾发布《野火汹汹,人类何以自处?联合国野火报告解析》《着手去防范并减轻野火损失》等文章。正如联合国野火报告所列结论:虽然全球野火态势肯定是极端的,但并非毫无希望。我们必须学会更好地管理和减轻野火对人类健康以及生计、生物多样性和全球气候的风险。有鉴于此,本文引介美国西部地区野火与气候变化的关联,以及适应性韧性提升相关研究要点,以供借鉴。

人为气候变化导致野火频发

野火是指在森林、草原和其他生态系统中出现的非计划起火,可能始于雷击等自然事件,也可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比如露营的篝火、丢弃的香烟,或者电线等电气设备都会引发野火。

气候变化导致环境易燃性增加,日益严重的高温和干旱可能引发野火。而升高的温度,导致土壤和植被中更多水分被蒸发,使植物变干,并使枝叶变成火种。干旱发生时,缺水的树木也可能更易受到昆虫和疾病的影响,进而导致死亡,从而为野火制造更多燃料。与此同时,积雪加速消融,减少了植被可用水量,使森林更为易燃

野火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比如,为森林清除死亡和患病的植物,甚至帮助一些植物繁殖。但是,一个快速变暖的地球,加上不适宜的森林管理模式和土地利用决策延续多年,对荒野的开发快速推进,野火愈演愈烈,破坏力激增。

8月12日在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岛拉海纳拍摄的野火过后的景象。

尽管气温升高和干旱加重作为野火的驱动因素是明确的,但相对自然气候变化,人类因素造成的气候变化对野火活动的贡献尚不清楚。如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人们一直希望明确野火频发的状况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归咎于人为气候变化。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针对美国加州野火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提供了若干启发。

过去50年里,加州夏季野火烧毁面积一直在增加。加州最大的10场野火,都发生在过去20年,其中5场发生在2020年,8场发生在2017年之后。除了巨大的环境影响外,这些火灾还对人类健康和死亡率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并带来多种社会经济后果。研究表明,最近夏季野火过火面积的增加几乎都可归因于人为气候变化。加州中部和北部的夏季野火过火面积,1996年至2021年间比1971年至1995年间增加了五倍。

此外,野火季节变得更长了——冬雪融化得更早,秋季降雨更晚。曾经四个月的野火季节,现在持续到六至八个月。例如,近年来,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田纳西州和新泽西州的火灾远远超出典型的火灾季节。冬季的火灾已成常态。火灾季节延长的相关因素,包括长期干旱、松甲虫导致的树木死亡,以及入侵物种,比如导致野火易于燃起并迅速蔓延的草。

左侧为1971年至2021年夏季(5月至9月)森林火灾过火面积(BA,红色)和春季至夏季(4月至10月)最高近地表温度(黑色)的时间序列。采用简单的回归模型,提示野火烧毁面积与气候变化的相关性。

近年来美国西部森林野火状况的变化,是气候和非气候驱动因素之间复杂作用的结果。非气候因素也在发挥作用,包括不恰当的森林和林地管理方式,“促进了可燃物积累,进而加重野火燃烧程度”。1935年以来,美国林业局出台了一项积极灭火政策,要求扑灭所有森林野火。原本频频出现的小规模野火能够清除枯枝落叶,同时不至于危及其他林木生存。但这项政策的出台,导致大量可燃物蓄积,加之以更高的温度和干燥的气候,一旦野火出现,对林地的破坏力惊人。此外,加州老化电网对极端天气的脆弱性增加,以及火灾多发地区的持续增加,这都会改变起火模式和野火管理方式。

应对频发野火,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当此之时,只有通过应对气候变化,才能根本上应对野火。极端野火正在破坏社区和生态系统。必须共同努力,通过控制正在使地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扑灭这些熊熊野火。关于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一个人类和自然繁荣的世界,早已是老生常谈。现在要做的,则是每个人采取行动。

对林木开展人工疏伐,以防止严重森林火灾。

扑灭灾难性的野火耗费巨资。如果着手管理生态系统,使其更能抵御火灾,就更加明智。如何才能降低野火的风险和严重程度?

其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破除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来减缓地球变暖,还必须尽一切努力减少甲烷排放,因为甲烷短期内比二氧化碳能更快导致地球升温。

其二,停止热带森林砍伐、促进土壤健康和湿地恢复,也是强有力的气候解决方案。健康的森林、土壤和湿地可减少全球碳排放,并发挥碳汇功能,使净排放量下降。除此之外,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还可提升生态系统对已然降临的气候影响的抵御能力。

其三,清除美国西部森林中大量积聚的干性可燃物。采用疏伐、有计划的控制点火、清除灌木丛和清理出狭长防火带等措施,有助于防止或减缓灾难性野火的蔓延。更好地管理细枝、松针、干草和灌木等可燃物,对保护易发生火灾的社区而言也至关重要。

其四,在易发生火灾的社区向荒野地交界过渡的地带,特别是在人和机械难以进入的地区,精心管护的山羊可以高效、廉价地清除易燃的灌木丛,同时也为干旱景观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放养山羊,以清理易燃的小树、枝叶和灌木丛。

其五,将森林副产品转化为新收入。通过人工或机械疏伐而去除的干燥植被,可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比如工程木方建筑材料,以及潜在的生物燃料。移除的小树可供出售,可能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时在急需它们的地区发挥作用。

愈发频繁、严重和漫长的野火,更难控制。多年来,夏季几个月里都依赖季节性消防员扑灭野火,但现在野火已烧到冬天,需要重新评估并拟定人员招募计划。就荒野消防机构而言,还需要评估全年消防培训的方式,并加以规划,以应对人员持续作战的疲劳。

林务局的工作人员则需要为全年应对野火做出计划。这并非是否会发生火灾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因此,要积极寻求减少林中可燃物的方法,如机械削减和有计划的控制性点火。当条件有利时,这样的选择可降低灾难性野火的风险。

就居住在野火多发地区的居民而言,也必须就此规划,在适应野火的社区之中生活。确定和维护野火防御空间,以及制定由于野火蔓延而疏散的家庭计划,应成为在荒野-城市交接地带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还需谨记,近90%的野火是人为造成的,因此野火预防无比重要。

阻断加州野火致命循环的四项措施

Eric Holst是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的副总裁,是为森林、农场和牧场制订环境管理创新战略的专家。Eric居住在萨克拉门托,对周围山丘和山脉的火灾,以及随之而来的灰暗天气和恶劣的空气质量见惯不惊。但面对火灾的频率、强度和死亡人数不断攀升,他拒绝接受这些灾难是“新常态”。诚然,遏制气候变化或改善森林健康可能需要数年、数十年或更长时间,但不能坐以待毙。至少可以即刻采取四项措施缓解致命的野火循环。

措施之一:让消防和林业专家带头

指责或散布有关野火的错误信息是浪费时间。需要让野火和林业专家告诉公众是什么导致了火灾,是什么助长了火灾,以及首先需要什么来阻止火灾的蔓延或发生。科学而非政治途径,才有助于解决野火问题。因此,美国联邦、州和地方各级的决策者必须带着学习、合作和尝试新技术的意愿来到会议桌前。

措施之二:州消防政策现代化

在过去30年里,消防政策已从强调不惜一切代价灭火,发展到注重在景观层面管理野火。但政策的适应速度不够快,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条件,也无法应对人口增长和快速发展模式。亟待出台州层面的综合性消防政策,以对未来火灾动态的最佳理解为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政策制定者必须召集专家评估当前的植被状况和预测能力。提高预测能力,有助于消防管理人员优先考虑植被管理技术,包括疏伐、计划中的控制性点火、清除灌木丛和清理防火带等。还需要重新关注草原、橡树林地和灌木丛,这些地方充满了细碎可燃物,可能引发熊熊大火。

措施之三:改变关于控制性点火引燃的文化

需要更好地了解与列明计划中的控制性点火相关的障碍和风险,并着眼于迅速消除障碍和风险,以便防患于未然。需要更好地了解与列明与之相关的合理空气质量问题,并找到方法平衡这些风险与严重野火季节相关的更严重的健康风险。加州拥有庞大的架空电力线网络,以及严格的空气质量法规,所以,实施林木控制性点火引燃操作困难重重。

措施之四:推动消防安全社区建设

让城市、郊区和农村社区的居民免受火灾影响,意味着需要在荒野和城市交界地带采取一项全面的消防应对策略。还需要创新的分区和建筑规范要求,以及严格执行消防安全标准。可通过表彰和奖励有最佳消防生活计划的社区和市政当局,来扩大这种做法。比如,可以为希望加快实施消防安全计划的社区增加获得公共资金的机会,这将激励其他社区效仿。

适应气候变化之下愈演愈烈的野火,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模式和住区建设模式

2017年科罗拉多大学博得分校地理系学者Tania Schoennagel牵头开展的一项研究,对防范野火的最严重影响提出了新方法,即改变荒野开发方式和土地利用模式。

如前文所述,过去三十年里,北美西部的野火数量和规模都在增加。气候变化背景之下,这一趋势仍将持续。预计未来几十年,荒野与城市的交界处将面临气候引发野火的更大风险。尽管许多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服务可从野火中受益,但尚不清楚生态系统本身将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野火燃烧和气候变暖。研究者选择北美西部地区开展研究。在这一区域,气候变暖、频繁的干旱、管理的遗留问题以及住宅开发的扩张(特别是住房与未开发的荒地植被相交或混合的区域,以及城市-荒野交界地带扩张)导致社会生态系统更容易受到野火影响。过去三十年里,随着每年被野火烧毁面积的增加,人们面临着更长的火灾季节,更频发的严重野火,更多被烧毁的房屋,以及更频繁的大规模疏散。

(左)2000年至2016年间,美国西部城市-荒野交界地带内(红色)外(黄色)被野火烧毁区域分布。(右)在此期间,约15%的城市-荒野交界地带被野火烧毁,其中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和华盛顿州烧毁区域所占比例最大。

随着气候变暖愈发显著,预计社区面临野火的风险也会增加。据预测,未来20年内,美国西部地区目前近40%的城市-荒野交界地带将经历中到大概率的野火。此外,已开发的非城市地区(如能源生产)和基础设施(如电线、管道)的野火风险也在增加——这些地区是更为广义和泛在的荒野-开发界面区域。到本世纪中叶,美国西部8200万人可能会经历越来越多、越来越长的“烟雾波”——意即持续多日因野火导致的高颗粒物水平。气候变化以及现有和未来开发项目,使得对野火和烟雾的暴露愈发严重,对居民、地方官员和消防官员而言,都堪称危险而棘手。

论文传达的关键信息是,野火政策和管理需要一种崭新模式。这取决于如何适应未来几十年北美西部地区不可避免的愈演愈烈野火灾害的迫切需要。目前来看,野火应对政策和管理方法主要集中在通过灭火来抵御野火,以及通过减少土地上的可燃物来保护森林。然而,仅凭这些方法,不足以纠正过去的野火管理做法,不足以应对北美西部地区熊熊野火的新状态。

目前来看,有待制定提升野火适应性韧性的政策,通过这些政策,人类和生态系统都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野火状况进行调整和重组,以减少未来的脆弱性。

就管理野火而言,研究提出两条建议:① 不必去扑灭每一起野火,并策略性采取计划中有控制点火引燃可燃物的措施;② 利用每一次火灾去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就管理可燃物而言,研究提出两条建议:① 限制对可燃物处理的依赖,以改变区域火灾趋势;② 转而关注生态系统中可燃物累积的处理以及私人土地上可燃物的处理。就促成和提升野火适应能力而言,提出两条建议:① 促进和接纳生态系统的适应性转变;② 建设火灾适应性社区。 

总而言之,适应性韧性方法的要点如下:① 认识到减少可燃物无法改变区域野火趋势;② 以减少可燃物为目标,提高某些生态系统和居民社区对更频繁野火的适应能力;③ 积极管理更为严重的野火和实施计划中的控制性点火措施;以及④ 对住区规划和开发提供激励,使其能够抵御不可避免的野火。

这些战略意味着政策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试图基于历史基线去恢复生态系统,转变为去适应不断变化的野火状况;从不可持续的荒野-城市交界地带防御,转变为建设具备野火适应能力的社区。

野火是变革的催化剂,促进社区和生态系统对未来野火的适应性恢复。(A)和(B)是社区适应的例子。(A) 2010年,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县的大火烧毁房屋,这是科罗拉多州历史上房屋损失最严重的火灾。(B)2016年冷泉大火中幸存的一栋房屋,在博尔德县的野火合作伙伴计划中,许多居民对房屋周围的结构和植物可燃物实施管理,以减少火灾危险。(C)和(D)分别是2002年亚利桑那州可可尼诺县和纳瓦霍县大火和2016年俄勒冈州格兰特县峡谷溪大火,野火烧过后造成后果严重程度不同。

文章特别提到,在易发生火灾的土地上建造房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激励措施不到位——房主和社区面临野火风险,但野火发生后,其他人将承担大部分成本。因此,正确的激励措施至关重要。不当的土地管理决策会带来负面后果,从而增加风险。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则会带来积极的财务回报,从而降低风险。例如,将更多的野火保护成本和责任,从联邦转移到州、地方和私人司法管辖区,能够更好地促成野火风险与责任相一致,并提供有意义的激励措施,防患于未然,在野火发生之前减少火灾危险和脆弱性。

目前,保护社区免受野火侵袭的大部分责任和财政负担,都落在公共土地管理机构身上。这样的安排,是在野火多发地区几乎没有居住社区分布时发展起来的。今时今日,土地管理机构无法在面临更多野火的态势下,去对日益密集和扩大的荒野-城市交界地带弱势居民社区持续提供保护。关于野火风险-责任-义务的转变呼之欲出,并进而促进野火适应性治理,并可能增加荒野-城市交界地带社区对日益严重的野火的适应性韧性提升的动力。

研究者强调,野火的长期解决方案,必须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途径都纳入到促进适应未来野火的政策中。他们所提出的方法,是将野火视为变革的催化剂,并促进生态系统和居民社区对气候变暖和野火频发的未来做出适应性反应。虽然讨论重点是北美西部的森林,但对于全球受野火影响的生态系统都适用。

野火发生期间旧金山昏黄的天空

 

    责任编辑:王昀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