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的十年②|进入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职教赛道

实习生 班嘉慧 澎湃新闻记者 龙慧 彭肖
2022-10-14 08:03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编者按:

余海,33岁,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的一个小镇,今年是他来上海的第十年。

这十年里他见证了经济发展、房价上涨、新冠疫情、职业教育兴起,也做出了人生中几个重要决策:在上海买房、组建家庭、成为一名职业教育的老师。

他曾懊恼自己不够坚定错失牛市,但也感恩顺应天时生活幸福。他坦言,在认清时代必然变化这一客观规律后,拥抱改变,才是唯一的不变。

十年前是学生,十年后是人民教师

以下是他的自述:

高中政治课讲到“货币”那章时我很疑惑,国家为什么不给每个人多发点钱,这样大家不就都富裕了么?在对货币制度及作用的好奇心驱使下,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选择了金融学。

十年前我本科毕业,选择来到金融中心——上海,继续攻读经济学硕士。也正是从这时,我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经济学框架并培养自己的学习和分析能力。读研期间,我还做过考研辅导的兼职,主要工作是给考研学生讲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这也是我接触教育行业的萌芽。

2014年硕士毕业后,我选择继续留在上海,与身边大多数同学一样我也进入了金融公司从事投资相关工作。当时全球经济都处于利好的时期。我至今仍懊恼当时没有咬牙买一套房子,那时的房价也只有现在的40%。尽管我在一年后牛市接近尾声时,在上海买了房子,但之后的每一步财富积累、换房的成本都已经远大于14年的时机。

2017年我与太太相识并走入婚姻殿堂,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组建家庭之后对我最大的改变在于,学着承担新角色的责任,同时我的人生规划也将家庭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近两年在疫情暴发、国际关系多变的复杂环境下,经济形势、就业市场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十年前做考研辅导时期埋的下的对教师向往的种子又开始在我心里蠢蠢欲动,于是,在2020年初我选择去一所高职担任老师。

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当然是热爱,我很热爱将知识分享给更多人,也热爱一直保持动态学习的状态;其次,做考研辅导的经验让我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将所学知识落实到教学中;从现实层面讲,教师的工作比较稳定,工作时间弹性比较高,方便我照顾家庭。

我的太太是清华博士毕业,我们为了彼此的工作和方便孩子上学,曾在上海换过两次房子,我现在能继续教师这个职业的理想也多亏太太对家庭的经济支持。

这里的学生年龄主要在16-18周岁,孩子们除了学习基本的文化课程还会有学习相关的专业课,我教授的就是电子商务。

当下,职业教育的赛道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更好满足就业市场需求,提高技能型人才比例,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不断提出更高的定位和要求,教师们也正紧锣密鼓地融入职业教育最新的指导方针中去。

不过,这些听起来容易,但在实践上和普通高中的教育仍有一定的差别,甚至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误解,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而且调皮的孩子很多。

为了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和发展,我们做职业教育时更应尊重孩子们的个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有些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好,但在体育、动手能力、美术等方面更为擅长,我们也会带着学生参加多种技能类的竞赛,以后也可以凭此技能考入大学;但也有孩子可能短期内很难找到自己适合的领域,老师就是带着学生更好的探索和认知自己的这个过程,与学生一起创造可能性。我作为班主任采取的态度是,张弛有度,既要立好规矩,也要情理相通。

除了教学难度大,职业教育的赛道上也正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士加入。当下就业市场形势更为严峻,很多高校毕业生会选择职业教育老师。这也给老师们带来更多工作动力和挑战,同时也能激发起鲶鱼效应,拒绝躺平。

过去十年发生了很多改变:房价猛增、突发疫情、就业市场紧张……各行各业都发生变化,每次变化背后也一定会有获益者和错过的选择。但只有改变才是唯一的不变,所以我们要在认识到这个客观规律后积极拥抱改变。

古人告诉我们的特别好——顺应天时。在特定阶段做特定的事情在经济学上讲性价比最高,同样,如果每个家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最优的选择,那么整个经济社会一定会实现帕累托最优。

未来十年我最大的期望便是国泰民安。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有种“自己淋过雨,便希望为更多的人撑伞”的情怀,所以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职业教育的事业上走的更远,实现立德树人的初衷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责任编辑:张泽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